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腊八节的古诗八首:腊八粥中分枣子,秋千院里看梅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3 02:51:39    

腊八节古诗八首,从唐朝之前的传统腊日,到宋朝之后的腊八粥

说起腊八,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腊八粥,在这三九严寒的冬天里,各色果子熬成的细粥,香滑养胃,喝上一碗,真可以如郑板桥所说的“暖老温贫”。

很多人此时也愿意往寺庙去,因为每逢腊八,各大寺庙均有免费的腊八粥,禅林风味,仿佛让粥更加香甜吉利。

那么腊八节和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呢?

这里就涉及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兼容了。

腊月,是传统中国对农历十二月的别称,上古时,这个月会有冬天的围猎和祭祀,在冬至之后,以皇帝为首,要祭祀百神。汉代以前腊祭日期并不固定,汉代后将腊祭日期定于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也就是传统的腊月的大寒左右。

汉朝之后,因为人们使用农历,以月份为日常记录时间的时段,腊祭日就固定了下来,称为腊日。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晋朝 陶渊明的《腊日》

风雪逐渐送走了一年,又到了岁暮之时,而天气渐渐暖和清润了。

那梅花杨柳就种植在庭院道路的两边,梅花夹路芬芳。

我唱着歌颂的诗歌,你在旁边助兴,这美酒欢乐的状态真叫人舒适。

你知道我在唱什么吗?来我告诉你,这里山中的迎年歌唱真是奇妙美好啊。

那么有人会问,陶渊明的腊日并没有写那一天啊。这就是我要说的。陶渊明为什么对朋友说章山有奇歌呢?这腊月的山里为什么会唱歌,而且令人振奋呢?

这个歌,就是腊月里的祭祀迎神的歌声,非常热闹神秘也好听。

成书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录了荆楚地区的风俗“十二月八曰为腊曰。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陶渊明隐居江西,正是古代荆楚的范围内。而南北朝时代的民俗在记录之前就已经流行存在很久,而陶渊明正是晋朝末年和南北朝早期的人物,可以知道,他的腊日就是腊月八日。

在乡村的山野,有大型的带着原始痕迹的山神祭祀和歌唱。

这里说的一点,村民们打着细腰鼓,戴着狰狞的面具,装扮成金刚力士,这是当时古老的祭祀和汉朝流传的佛教结合起来的状态,用以驱除瘟疫和不吉。

但是这个金刚力士,虽然是佛教用语,仍旧带着浓厚的本土色彩,无非是用生猛的装扮驱除传统的山魔鬼怪。

所以腊八这个节日,应该可以上溯到汉朝末年。民间很早就将农历的十二月八日称作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唐朝 杜甫《腊日》

唐朝的腊日,因为有冬至的大祭祀在前面,所以皇帝此日相对休闲,是作为一个迎春的日子,宴请群臣,并且下发过冬的日用品。

杜甫在39岁到42岁,在集贤院等待分配官职,唐玄宗对于这些等待做官的士子还是很惦记,每逢大节,就召集抚慰一番。

比如这年腊月,杜甫就是在朝拜之后回来的路上,心情大好。

每年腊月八日这个日子,都还寒冷,离春暖远着,今年的腊日冻雪消融,阳光明丽。

那道路上往年的积雪让位于青青草色,连柳树都开始发芽。

我今天高兴,想夜晚喝酒,因为我刚从皇宫回来。

身上还带着皇帝赏赐的防冻的口脂面霜,在依旧缭绕的宫廷乐声中快乐回家。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唐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最能体现唐朝皇家腊日欢快的,是武则天这首霸气的诗。

腊日既然是祭祀百神的日子,皇帝自然也是神的化身。武则天时代,虽然宫廷斗争复杂,但是唐朝开始走向鼎盛繁荣期,武则天更是霸气中带着女神特有的妩媚明丽。

祭祀完了百灵,武则天开始发游园诏书。

我明天就要去上苑游玩,请火速报给春天知道。

今夜就让花园百花齐放,不要等到我明天去了才开!

这个诏书很有意思:

第一,可能是武则天真地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呼风唤雨的神的魅力。

第二,这是变相给御花园工匠的命令,要安排好明天游园的准备,毕竟皇帝是要带着群臣游玩的。

据说,第二天花园果然百花齐放,只有牡丹没有开,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到洛阳。

实际这首诗写出了唐朝的迎春迎年活动,是从腊月八日开始的。唐朝的气温在历史上偏暖,而且自汉朝开始京城就有用地窖培育时令和反季节花开的技术,所以武则天的上苑,在腊月八日,想必也是繁华锦绣,衬托大唐盛世之美。

所以杜甫多年以后流落四川,仍旧不能忘怀的是长安腊日腊八那种繁荣热闹。

那么腊八节和喝粥的关系是怎么来的呢?

除了腊八腊日是传统的迎接春天的开始,自汉朝流传进中国的佛教,在南北朝和唐朝都还兴盛。

中国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抛弃王子地位,正是农历十二月八日这天,所以在寺庙当中会有大型的祝福法会。成为成道日。香花,果实,诵经,这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民间此日也会去寺庙朝礼。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唐 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孟浩然常常以僧人为友,腊月八日他自然不会错过。很可能也是新的石像装金落成之日。在游玩礼拜了山上的金像之后,穿过青竹古柏庭院,进入庄严巍峨的寺庙楼台,享受着古寺斜阳。

那么这里可以依稀看到法会的盛况,有高僧讲法,会引导游客或者贵客到温泉洗沐,号称沐浴佛水佛德。而且这种仪式也是佛教腊八的重要一环,所谓八功德水,洗去俗心。

当然在寺庙里,就会有斋饭。只是此时,就算有八宝饭八宝粥,也只是主要供内部僧人供佛和食用,并未广泛流传民间。

那么是什么时候流行八宝粥的呢,是在宋朝。

宋朝政权稳定之后,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主动倡导兴盛佛教,短短十几年时间,各自兴建恢复了废弛的寺庙,僧人高达十几万人,恢复了国家级别的译经活动。之后膨胀到几十万僧人,且享有山林农庄。上有所好,下必风行,各种法会繁荣,其中腊月八日以“成道日”最为隆重。

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寳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这点出了宋朝的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腊八粥是盛大法会之后,僧人的食品,但是参与法会的香客也得以分享。

这种原本以杂果米粥而熬出的食品,最先是用供奉佛像的礼品熬煮而来,在寒冬之时,可以补充这些僧人的体力。随着佛寺财力的壮大和香客的众多,这些代表着佛教意义的粥,也就流传到民间。实际喝粥是冬天的传统食品,但是加上了各色果实,又有佛教的美好寓意,都市里的家家户户就流行在腊八熬八宝粥了。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仙托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宋 · 王洋《 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之因成小》

实际上,宋朝的人,也不知道腊八和腊八粥的真正起源。但是他们还是很乐意喝的。

比如腊月八日,王洋一早晨起来,就有邻居方某给送来了热乎的八宝粥,此时正是雪寒之时,他当然喝得开心而感动。

他说腊八是南北朝的风俗,家家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就熬制僧粥,这个肯定是不准确的。家家熬制八宝粥,不是南北朝,正是宋朝本朝。

但是熬粥给家人分给邻舍,这也不是宋朝的传统,中国自古在这样的饮食上,还是颇为慷慨的,乐善好施,邻里相助,恐怕要上溯到上古大禹治水时期。

冬天喝粥暖身古已有之,只是加上了八宝还有佛教美好的寓意,让这粥更有人情和意义吧。

尤其是灾荒年,除了政府施粥救济穷人,大户人家也会在冬天施粥,财力丰厚的寺院,更是以八宝粥免费赈济穷苦。八宝粥也就流传下来。

腊八是一个节点,腊八之后就是年,这是传统中国的忙年的开始。喝了腊八粥,也表示进入了忙年迎春阶段。所以腊八粥就成了一个过年开始的符号。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宋朝 赵万年《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

北宋1206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枣阳和神马坡,以二十万大军包围襄阳城,此时襄阳城仅万余兵马。许多官民逃亡,而身为襄阳制置司干办的赵万年襄阳,率领三千兵马固守岘山,以少制多,切断金国粮道,在这里苦守九十余日,励志报国。

这里条件艰苦,战争前线,但是有好心的山民父老,翻山越岭,为他送来了最热乎的腊八粥。

望着这父老一片心意,赵万年怎么能不感动?

襄阳城外是密密的金国部队,气焰嚣张,我在这山头,还未战死。

不是你们送来了腊八粥,我都忘了今天是腊月八日,一年将要岁尽,一年将要开始。

这是战争中的残酷和温馨,这是战地人民和爱国将士的联系,一碗粥,家国心,鱼水情。

这是最好喝的一碗冬天的粥吧,是人们心意的凝结,更加坚定和激发了赵万年的斗志。

苦守三月,将士以身殉国无数,但是正是他们用生命抵挡着金军,金军最终因为粮道断绝撤退,襄阳之围遂解。这座千年古城,守护着宋朝子民的安危。

最幸运的是赵万年没有战死,因守城功,进武德大夫。

庇护他的不是佛教,是人们,是战士爱国的斗志,是一碗碗人民用心和期望熬成的米粥。

明清两代,腊八熬八宝粥就成了习俗,尤其北方地区,暖和的粥配上蔬菜果实,暖胃驱寒,其乐融融,大家分而食之,这是年里的第一番热闹。

“一笑弄诸孙,腊八粥中分枣子;

双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清 · 吴步韩《贺李湘棻太史新居》

这是富裕的老人家过腊八,老太太亲自为儿孙分腊八粥,笑着将腊八粥里的枣子,每个碗分均匀,省的小孩子调皮,连吃的也要比一比争一争。

笑着看着孩子们喝得肚儿圆,自己去叫唤丫头,享受下午庭院里的太阳梅花。

好一幅祥和的过年图景。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清 · 王季珠《腊八粥》

那么腊八粥是甜的还是咸的呢?

很多人说,甜的,因为有果实,还会加糖。

但是这家的腊八粥,好像没有太多的果实,是用各种菜混合一起,也不加糖,点了些盐。

大家围坐在太阳底喝粥,那暖和的粥下去,浑身都是热的,大家都是热心肠,说的是粥热,也是说的施粥的人心地善良,而且这种善良是互助和传递的。

这也许不是家庭的腊八粥,这是扶危济困的街头粥。

但是主人也很低调,喝了粥,你们也是热心肠,这种平等让人安慰。

谁的人生都有落魄,存有互助之心,这碗粥也就施受两安,将温暖连绵传递。

所以腊八粥未必是甜的,也未必是非要八种果实熬成的。

腊八节起源于古老的腊日祭祀和迎年,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传统温馨的民俗下,既是一年之忙年的开始,又是一次食品和情感的传递,天寒地冻,粥香驱寒,暖老温贫,家国同在,情意绵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