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一首千古独绝《唐多令》:故人曾到否?终不似,少年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10:19:09    

千古独绝《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唐多令》

刘过「宋」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寒水浅浅,于沙滩之上,无声无息地流过。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不待柳树下的小舟系稳,我便迫不及待,重回故地,只因,过不了几日,就又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破败荒凉,老朋友如今还在吗?

旧时江山,眼前已是满目苍凉,为我平添,无尽新愁。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却终究,已时过境迁,再也不是少年豪气、再也没有少时模样。


一个不为帝王所用的寒士

刘过,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刘过是一位在历史上名气不大的词人,这首《唐多令》,是词人登武昌安远楼、故地重游的怀旧之作。

在宋词里,怀旧词作多不胜数,但刘过的《唐多令》,蕴藉含蓄,别具一格,可以说是千古独绝,他也正是凭借这首词为人所熟知。

刘过喜读书论兵,胸怀大志,却屡试不第,终生郁郁不得志;

他曾漫游江南,以诗文会友,与辛弃疾,陈亮,陆游等人交往甚密。写下过许多豪壮悲凉,感慨国事的诗词。

他的身上充满了文人气质,既有怀才不遇的怅惘,也有为国呼喊的豪迈!他是一个不为帝王所用的寒士,他的诗词,也就难免会有不合时宜的惆怅和苦闷。


刘过与辛弃疾的交往逸事

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势利眼发作,坚决不让其入内。

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

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

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斜眼看他,冷冷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

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刘过笑道:“天气太冷,我想先喝点酒。”

辛弃疾赐酒,刘过接过,大口饮尽,一时手颤,有酒液沥流于怀,辛弃疾就让他以“流”字为韵。

刘过随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

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

后来辛弃疾在京口为官,一日大雪,辛率众幕僚登多景楼观雪景,刘过出现时的模样很魏晋,敞着衣襟,穿着拖鞋,懒洋洋地就来了。

辛弃疾大概很觉碍眼,有心刁难,便命刘过赋雪,并以“难”字为韵。

不想刘过张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赞叹不已,自此二人遂为莫逆之交。


一曲《唐多令》,回望少年时

二十年前,三秋桂子,开在枝头,刘过曾经和朋友登上安远楼把酒言欢,买花载酒,畅谈人生,诗意豪情、意气风发。

二十年后故地重游,却感慨今非昔比。

此时的他,已经是垂暮之年,又逢时局动乱,看着浩渺的河山,想着自己的一生,心酸无比。

一年年花开花落,一幕幕人聚人散,于他而言,都是诉不尽的苦楚。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

但这首《唐多令》,如往事尘烟,清清远远,别具一格,仿若,于漫漫红尘里的回首,令人唏嘘、恍然。

因为每个人,都曾在,或正在,那个充满桂花香气的“少年”里。

他说“芦叶满汀洲,寒少带浅流”,一个“满”字,一个“寒”字,萧索低徊。本是寻着旧日的足迹,自带欢喜而来,而此时此刻,连喟叹都显得寥落。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

所谓“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湖学别苏召叟》)以及“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赠妓徐楚楚》),这就是他当年游踪的剪影。

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此时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

词人几笔几言,便已是时空交错。

能几日,又中秋”,又是一年中秋,又是一年过去,未能改变的依然如故,人生一世,世态炎凉,命运辗转,显得那般无助与渺小。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千年前的词人,一身志气却在二十年后空叹奈何。在这里,他想到了唐代的崔颢,崔颢曾经登黄鹤楼,写下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年的时光,如同过眼云烟,来去匆匆。刘过想登高远看壮丽的河山,却发现江山被现在的战争阴影所笼罩。

一句“旧江山浑是新愁,”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旧愁未尽,新愁又增。他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面对这日渐消沉的江山束手无策。

这份愁绪,正是爱国志士的赤诚之心,爱国之志。他愁的不是自己怀才不遇,不是自己布衣身份,而是对家仇国恨的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少年游,痛快就欢呼,难受就痛哭。而今的自己,满身霜尘,四举无成。经历世事之后,欲忘情载酒,却再也找不回年少的味道。这便是词人内心的至深慨叹。

也是,每个走过岁月风霜的行路人的慨叹。


寒士悲秋,因胸怀有国

刘过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

这首《唐多令》,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

看似,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

但,却不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他也不会自溺于此。

他之所以感受的巨大的愁苦,是对国事的担忧,更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于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此曲《唐多令》,忧国伤时之感,已远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唱响古今,不绝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