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文《如果国宝会说话》全季精选文案摘录一键get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46:14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季
第一集 人头壶 最初的凝望
- 在双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织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发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认识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
- 出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 世界各大古老文明的觉醒,大约都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这件仰韶文化陶壶,只不过是大地留下的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
- 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造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第二集 贾湖骨笛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质笛萧的大家族。
- 这些来自几千年前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
-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第三集 陶鹰鼎 陶醉了六千年
- 陶鹰鼎显示着六千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器具中,实用性与造型性已经可以达到非常美妙的融合。
- 六千年过去了,陶鹰鼎的制作地点、方式、方法、制作周期、烧制细节,都已经无据可考了,现代的制陶者也只能靠着图片和想象,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赋予它新的生命。
- 内容即胸怀,陶鹰鼎的造型带着上古的气息,也带着中原质朴的民风。但更神奇的是,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又同时显示出另一种很现代的气质,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
- 在这个层面,陶鹰鼎又可谓古典与现代的美妙融合,六千年前的造型艺术精湛至此,令人不禁赞叹。
-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抔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抔中华民族起源的泉水。
- 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 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 假如陶鹰鼎会说话,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它就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展示着天工造化,展示着巧计神思,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0.2毫米的精致
- 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出土的数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
- 地球早期的文明,最先被陶器所散发的质朴光泽照耀,龙山时代的黑色陶杯,在多姿各异的彩陶世界中如此与众不同。
- 出土的蛋壳黑陶杯造型各不相同,它们非自批量生产。工艺的背后,件件都饱含着信仰与尊崇。
- 独特的封窑渗碳技术,将碳分子在高温状态下,渗透到胎体的微孔里,经过砑光的胎体表面,黑色呈现。这种神秘的,黑色的金属光泽,带着直观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发无限敬畏,不可轻举妄动的虔诚心意。
- 龙山文化时代,黄河下游的山东沿海地区,陶器的制作从随性到严格的工艺程序,预示着人类社会新的秩序慢慢形成。
第五集 红山玉龙 寻龙玦
- 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相呼应。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标志性符号。
-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第六集 凌家滩玉板玉龟 玉中藏谜
- 这些图形符号就如同暗藏的自然规律的密码,却逐渐被我们忽略遗忘。
- 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 神之徽章
- 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 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金玉共振
-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 这眼神在甘肃天水见过,在四川三星堆见过,那是三千多年前,中原、西北、西南的先民们跨越千山万水,相互往来的见证,它们沉默,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刻词骨柶
- 三千年前的生活被四千个字记录,十五万四千片的甲骨碎片里,我们依据目前能认出的一千五百多个字,可以回忆起商人的一天。
- 商人以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所感转化成字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其中蕴含了后代的主要造字方法。
-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第十集 后母戊鼎 国之重器
-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进入罗马时期,苏美尔人最早进入青铜时代,他们的青铜主要用于制作日常用具,殷商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殷商人的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祭礼器和武器,也开启了青铜时代的中国制造。
- 鼎中的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
第十一集 妇好玉凤 凤凰传奇
-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爱美又讲究生活品质的女性,正如玉凤般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 作为王后和女将,以智慧和实力担当家国事业,博得众人的敬重,她坚若青铜,生活中为武丁生儿育女,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温润如玉,爱武装也爱红妆的双面佳人,堪称完美女性的典范。
- 丰富的文字与遗物,让我们有幸认识了三千多年前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妇好的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景仰。
第十二集 鸮尊 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 鸮尊被现在的年轻人美誉为最呆萌的青铜器,河南博物院根据鸮尊的形象,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创产品,深受大家喜爱,有网友调侃,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愤怒的小鸟。
- 猫头鹰的形象在商代的石雕中也有体现,而无论是雄浑还是卡通,商代猫头鹰所散发出的简单、直接、大气,以及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高贵气质,在之后的三千年的中华大地上,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
- 套用这几年很火的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第十三集 利簋 刻下商周的界碑
- 这一历史学的著名悬案终于告破,利簋居功至伟,可以说,它刻下了商周的界碑。
-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第十四集 何尊 这里有中国
-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慧眼才能看见它的心,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因为它记录了上古时期一对十几岁少年的心跳,一段关于王朝不忘初心的对话。
- 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 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第十五集 玉组佩 把世界戴在身上
- 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 以长串的玉佩垂坠耳畔,以玉片腹面,口耳眉目之间呈现万物的容颜。
- 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戴在身上,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 先民的双手,把玉开凿出来,捡拾起来,捧在手心里,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第十六集 三星堆青铜人像 人性的光辉
-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
- 古蜀文明始终被当做一种地域文化,鲜少出现在官方史书中,以至于当他们的辉煌遗迹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更愿意相信青铜头像凝重的表情是在遥望自己的故乡。
- 这些长相冰冷的古蜀人,拥有着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这也许是他们强大的原因,或许也是他们消亡的种子。
- 与他们对视,那是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第十七集 三星堆青铜神树 生命之树
- 三星堆出土的其他青铜器同样证实了古蜀先民非凡的创造力,不断试图沟通天地,认识宇宙的可能,这些符号与青铜神树一样,也许都来自一场仪式,这些也许超越了他们日常可见的形象,成为符号,成为拥有去过另一个维度和时空的神秘力量。
- 在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第十八集 太阳神鸟金箔 照耀古今的光芒
- 全世界五大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无一例外地出现过太阳崇拜,这轮可以放在手掌上的太阳自始至终都是个谜。
- 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被古蜀人用世界上最珍贵稀有的金子,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勾画出了古蜀人的宇宙印象。
- 太阳照耀着古蜀大地,特殊的地貌造成特殊的气象,古蜀先民从微妙的自然现象里去解读太阳和季节运行的规律,古蜀人所创造呈现的形象早已超越肉眼所见,它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指代想要呈现的神圣事物。
- 这些像阳光一样散发着璀璨光芒的金器,仿佛是金沙人最迷恋的圣物。
- 这是三千年前河边一场盛大的祭祀,这些财富并非献给人的,而是献给自然的。
- 当人类逐渐远离了神巫世界,再也无法破译太阳神鸟金箔的真正含义,2005年,太阳神鸟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和象征。
-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第十九集 大克鼎 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 这些钟、鼎,就是一本本记载历史的青铜之书,大克鼎的内壁铸有经文290个字,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
- 秦灭六国后,中国文字用小篆取代了金文,汉朝以后,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青铜的书页彻底合上,从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第二十集 古滇国贮贝器 走下神坛的牛虎
- 这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云南滇池抚仙湖一带的古滇人向神灵诉说的心愿。
- 关于滇国,文字的记载寥寥可数,但通过出土的青铜器,可以触摸到这个神秘的国度。
- 作为沟通神灵的神圣之物,它表达了古滇人对生死的看法。
- 死亡中孕育着新生,生命是在不断的代谢,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如此深沉的情感,如此抽象的思考,表现得质朴、狂野,几百年转瞬即逝,古滇国青铜器逐渐从神坛走向了人间。
- 随着时间的脉络能清晰地解读到古滇国青铜器从表达神性到表达人性的变化。
- 青铜器与古滇国一起,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但即使是今天,如果你走在云南的狂野山间,或在某个少数民族的旋律和舞姿间,仍能随时感受到,狂野质朴的生命力。
第二十一集 莲鹤方壶 莲花怒放,仙鹤欲飞
- 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 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
- 汉代以来,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和瓷器所取代,但是中国人对莲、鹤的想象却不曾停止。
- 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第二十三集 越王勾践剑 胜者为王
- 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 在汉代画像石上,常常能看到剑客的形象,漆身吞炭的豫让,孤胆英雄专诸,一诺千金的季札,怒发冲冠的荆轲,视剑为生命的君子,从不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当利剑出鞘的时候,即使是万乘之主,也会惊慌失措。
- 千军万马在高呼万岁,一生的死敌已成为冢中枯骨,作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他的佩剑当然要足够炫酷,才能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诸侯们。
第二十四集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战国的黑科技
- 这是一块遭受过火烧和压砸的铜板,两千三百年的光阴在它身上漫延开斑驳的印迹,而金银镶嵌的线条依然规整,这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
- 精准规划布局的空间思维方式在平面图上铺展开,视点置身高空,俯瞰大地辽阔。
- 可惜兆域图的愿景未能实现,只建造完庴和哀后墓,中山国便被覆灭,中山国不再有地面上的疆域,它藏在地下。
- 两千三百年后,庴的名字和他众多的铜器、错金银器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展现的却是战国时期的工程和机械技术。
-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庴身处战乱,戎马一生,他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身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
第二十五集 虎符 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第1集 《鹰顶金冠饰—你好 我的对手》
- 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 游牧的草原相对于农耕的中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识。
- 鹰顶金冠饰,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 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
- 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 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第2集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
-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
第4集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
- 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息,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分。
-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快地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之中。
-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第5集 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
- 画中,生死如阴阳相互转换,死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如四季循环往复,杂糅一体。
- 消失的生命虽暂时如烟云般飘散,但在各种神物的庇佑下,阴阳调和,魂气聚合成形,永恒的生命在另一个世界逐渐复苏,
- 楚人的丧葬用楚文化奇幻神秘的形象,为逝者的出死入生描绘了一套瑰丽而完整的路径。
- “死生为昼夜”,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
- 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第6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 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
- 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朋友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第7集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 标准,统一,天下,这些关乎中国历史走向的决定性瞬间,就铭刻在它的身上。
- 天下一统,人民安定,度量衡的标准从此归于一致。始皇帝的诏书与商鞅变法时刻下的文字距离不超过两厘米,时间却相隔123年,意味着方升从一国的标准转变为天下的标准。
- 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第8集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
- 生命若走近边界,帝王也无力逾越,也许制作一辆精美绝世的车马,才能驶向梦想的远方,拥有这辆车是否意味着不朽?
-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不计工本地用金属代替真实原型,诉说了始皇帝的勃勃野心,背倚死亡,图谋远方。
- 严密拼接的青铜车马,再现了大秦制造的优良品质,让我们重温一颗充满理想的心。
- 秦始皇沿着自己铺设的道路,先后五次驾驭车队,巡游疆土,他的生命终止在旅途。
- 曾经最威严的人间仪仗,化作驶入陵墓的悲壮行伍,陵墓之下,另一组车马整装待发,静候主人的魂灵,帝国沉埋,青铜剥蚀,从未启程的座驾是否真的能够疾驰,到达远方?
第9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 当年他们生活在南阳里,现在这家人在这片木简上团圆。
- 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浓缩于一片木简,37000多枚木简,就像是一部秦朝县城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有通邮,有行政建置,有买卖、算术和记事等,全景式展现了郡县制下一个秦朝县城的管理和运行。
- 在正史当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37000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犊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第10集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
- 史记中记载,这位来自中原,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王。
- 王二代赵眜即位时,历史已经进入汉代,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南越国被汉武帝的十万大军所灭,而他的墓葬安静的在地下。
- 1983年被发现的这座墓室呈现给世人一个汉代玉石艺术的巅峰。
- 玉,本是美好的石头,中国人赋予了它丰富的生命和意义,可以象征品德,可以炫富也成为生死的陪伴,到了汉代,玉器出现在人们生前死后的各种场所,从礼仪到装饰再到器用,记录了一个朝代想象力的维度和气度。
- 愿在体而为衣,安君王于九泉,这2291片玉被红色的丝线串联,与那些金银铜缕相比,这件属于南越王赵眜的丝缕玉衣,有了属于自己的红色血脉。
- 南越国,秦汉帝国的南土,这里的玉承袭了中原玉文化的正统,也融合了海外异域的风情,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第11集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
- 汉武帝茂陵不远处,便是名将霍去病的墓葬,形如祁连山,当年山上的石刻气势依旧,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
- 汉朝刚刚建国62年,像一匹年轻的骏马要跃上世界的舞台。
-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从此可以直面更辽阔的世界,司马迁形容这闪电般存在的生命:“直取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 公元前197年,23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石雕无声,荒野长吟,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面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它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第12集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大地的经纬纵横交叠,标识出山川和城市,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昆仑山北麓,一条雪水汇聚而成的河流,在沙漠深处失去踪迹,河道尽头的风沙下,掩盖着神秘的精绝古国。
- 丝缕的叠加构成锦缎,颜色的集合拼出画面与文字,美好的愿望浓缩成千丝万缕,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里。
- 全幅的画面和完整的语句,再一次缀合在世人眼前,丝绸,像强劲的东风,出塞远行,与此同时,毛、棉织物则像西风与东风相逢在路途。
- 新疆地区的丝路遗址不仅保存了锦缎,还容纳了多元的域外因素,折射着来自异邦的陌生风景,裹挟着浓郁的他乡气韵。
-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第13集 四神纹玉铺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四神游走在石碑上,潜入墓室之内,盘旋在一面小小的铜镜上,有方向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是离每个人最近的神,守护着人们的四方。
- 怒目利齿的兽面,眉目间也流露出几分柔情,一切都在艺术的浪漫中被汉人的双手活化。
- 这块蓝田玉上的四神安在,这是一片碧绿的天空,奔腾、飞翔、盘旋、静默的四神,指引着地上的方向,也望向天外的世界。
第14集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
- 依稀的文字,饱经沧桑的残石,分藏在全国多家博物馆,虽相隔千里,却是出自同一组石碑,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东汉熹平石经。
- 熹平石经全文以当时官方正体字写就,是汉隶成熟期的顶峰之作,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
- 再以后就仅剩些拓片和零星出土的碎石残片,如一串断线的珍珠四佚乡野。
- 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石头冷硬,字藏深意,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如今我们已经收集到八千多个熹平石经文字,一片一块,一字一句,等待破碎后的重聚。
第15集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
- 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石刻艺术品,是汉代人精神创造的真实写照。
- 孔子和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一位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一位是道家文化始祖,但他们见面时,还并未有儒道之分,更像是后辈向前辈的请教。
- 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汉代人把这个场景刻在砖石之上,至于兆域之中,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因铭记传承而绵延不断。
- 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中国都先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先哲,他们的智慧与人类相遇,构成了多元的世界,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第16集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 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 当墓室中散落的铜构件被重新组合后,擎灯侍女安然沉静的表情从尘土中浮现,铜灯内外刻记的多处铭文,讲述着它经历的复杂流转。
- 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第17集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
- 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在创造这样的朦胧之美,直到今天它透露出的韵味一直吸引着后人去追寻它的绝代芳华。
-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一座汉代文化的宝藏,因为墓主人的贵妇身份,这里又好像是发生于地下的一场汉代服装秀。
-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然在影响着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第18集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周而复始 如期而至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看似简单的初始,经过数千年积累数据,改进工具,人们探索宇宙运行的规律。
- 汉代人将一年分成24节气,72候,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应天顺时耕作有节,黎民生活有保障,农业文明基石得以建立,这份阴阳合历沿用至今。
- 木已腐朽,漆皮残存,时空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太阳不过这两千亿颗亮点中的一粒,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
第19集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
- 这种设计思路曾长期占据古典时代,力求表现拥有者的权威。
- 经历过大分裂的国家,刚刚从战乱中苏醒,他们所制造的器物,无不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
- 可爱的猫,简单的字,实用至上,兼顾美观,一个新兴国家的形象跃然而出,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猫,大大方方地栖息在贵族的餐盘上,呼吸着新时代的空气。
- 简单的祝福,可爱的喵星人,或许能让孤独的辛追夫人感到一丝温暖,在吃饭的时候,想起家庭团圆的温馨时刻,君幸食三个字与用户直接对话,赋予餐具以人文关怀。
- 君幸食,请您吃的开心,我们也愿用同样的话送给每一位热爱文物的观众,祝您每天都吃得开心,吃得舒坦。
第20集 算筹—运筹
- 日常如买菜、装修,高端像经济调控、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少不了运筹都用得到你以为高冷的数学。
第21集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
- 创作者最终将炉盖联想为山峰的那一刻,便让这尊错金铜博山炉在艺术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 良工巧匠这种充满不确定的视觉处理,留给了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变成它的留白。
- 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三D 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第22集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
- 动人的情话,安全的隐在钩身之间,看来这誓言不想昭告天下,也不会时常被提起,这是只属于它主人的情真意切。
- 这种隐秘在汉王朝尤其不同寻常,大多数汉朝人是不习惯含蓄的,他们把对美好的向往、情感的渴望,甚至是道德标准,社会秩序化作吉祥语,写在显眼的地方。
- 他们刻下诚信的印章,以示警醒,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富贵的向往,也会强调下规则或者是说说忧伤,就连带钩这种起源于春秋,用来系腰带的日常挂钩,也被汉代人安放了足够多的想象力,绝不会因为小就甘愿低调。
- 不同于汉代人纯粹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宫里的爱情誓言,被这带钩普通的外表完全隐藏。不求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
-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期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
-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的敞亮。
第23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 金丝银线,把雨林中的雾气变成凹凸的云纹,包裹着毛发刻进犀牛表皮,闪耀着大自然中肉眼无法觉察的光彩,错金银工艺在铜器表面錾槽,镶嵌金银,再用错石打磨,创造出华美而装饰味浓郁的图案。
- 繁复的工艺,恒久的材料,凝固人与自然的默契,百态丛生的真实动物聚集一堂,揽括生命美好。
- 久远的时空里,无数生命来过又离去,而后地球上出现人类,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第24集 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
-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突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人们叫我说唱俑,虽然无名无姓,咱可是国家博物馆里万人朝觐的大明星。
- 我们都有与生俱来的疾病,身体与常人不同,自嘲是所有幽默中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我们故意呈现自己的身体缺陷,卖力表演。
- 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的生命远比我的寿命长久,两千年前的一声闷响,我和几个伙伴遁入黑暗里,直到有一天,我再次见到阳光,我最爱的小圆帽褪掉了彩色,裤子垮在腰间,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竟没有半点松懈,哎,减肥真难。
- 成都平原依旧温暖湿润,地域文化强势,与两千年前一样,向全国输送美食、方言、文艺以及闲适的生活态度。
- 《国语》记载,史不失书,朦不失诵,这是说写在纸上的历史和艺人口中叙述的历史同等重要,汉高祖的剑,飞将军的弓,卓文君的罗曼史,都活在我们的段子里,代代相传,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 我的灵魂从未死去,它成为一个行业,一种思想,一门哲学,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第25集 铜奔马—天马行空
- 这是一匹特立独行的马,超越地表的队列,跃步踏上云端,它与飞鸟为伍。
- 拥有一支奢华的出行车队,是汉代豪族无论生死都竞相追逐的荣耀。
- 两汉时期,河西是骑射男儿纵横驰骋的天堂,武威、张掖等四郡不乏水草丰沛的绿洲,既是狭路相逢的战地,也是宛若天成的牧场。
- 从乌孙国的西极马到大宛国的汗血马,汉朝皇帝将人间骏马誉作天马,天马受到邀请,跨进长城,也带领大汉的将士走出关塞。
- 马儿奋起四蹄,舒展的姿态定格在一瞬间,假如时间封印解除,它将立刻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 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三季
1. 洛神赋图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又如云笼月雪回风般朦胧。
- 魏晋300年来,个体的自我意识在秩序解体的痛苦中觉醒,绘画也从旨在教化转向对个体情感与多元价值的表达,一曲失意人的哀歌化作线缕丝丝落在超过五米的长卷上,绵长婉转。
- 洛神,从《诗经》的蒹葭苍茫和《离骚》的万千云气中浮现,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却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也为中国绘画带来了第一缕灵动的微风,吹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3.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六朝模范
- 294块编有序号的砖纵横堆叠,拼凑出隐隐远去的时代模范,以及沉寂已久的图像经典。
- 这组画面集合了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呈现了存世最早的七贤群像,也是已知作品中此番阵容的首度登场。
- 六朝多名士,板荡出风流,东晋时人们称颂的“竹林七贤”,在南朝仍是精神楷模,六朝的建康,孕育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垂范史册的艺术家。
- 巨匠的手笔,百工所范,是图像的经典范本,被世人奉为圭臬。
- 工匠把大师的笔迹翻制成模,小心复制,令轻柔的画卷跃上坚硬的砖面,最终镶嵌在皇族墓葬的墙壁,前朝贤者与金世名流共处一室。
- 这幅南朝砖画,表里都恰如其意,丝帛承载的原型与真容一起消散,经过转译的图像,成为更易流传的杰作。我们遍寻散落尘寰的六朝画迹,埋藏在建康城外的砖画,竟是与名家真迹距离最近的摹本。
- 次序极为凌乱,像被失手打翻的拼图碎片,暗藏在墓砖侧面的编码,存储着拼图的线索,等待后来人整理拼凑出一个时代传奇。
- 站在砖壁前,我们仍能感到迎面拂来的那阵山风,吹来的是未泯的典范和对纯真生命的深深渴望。
4.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生命
- 当我们再次凝视青州佛造像,依然可见他那被笑容覆盖的哀伤。
- 人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佛像更长久的存在,从而那些在佛像漫长生命中走过的人,得以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
- 1500年过去了,注视过这些佛像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有人曾经亲眼目睹他的袈裟从鲜红变成淡红,也有人见证了他脸上的金箔一片片的脱落。
- 人们发现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5.飞天:天衣飞扬
- 我生在恒河流域,温润季风和沃土孕育了我丰硕的身体。
- 乘着季风,我飘向北方天空,无垠宽阔,遇见了身生双翼的天使,结伴向东,邂逅乘愿西飞的羽人,得到来自东方的精神灌注,飞越高原,飞越沙漠,最终我们遇见一片神奇的崖壁,飞进洞窟中的佛国天地。
- 画师用凹凸法和晕染法将我们描绘,头上的束髻和宝冠是来自故乡恒河的记忆,我们以U形的身姿,努力跳脱重力束缚,半裸的身体立体浑圆,伴随着鲜花,肉身与飘带在空中游戏。
- 再100多年,骆驼从西域载来升腾的火焰,纯净、激烈的火焰幻化吞吐之形,与中原的神思飞扬相遇,映照出我们的裙裾,如山峦叠嶂,我们起舞的身影愈发清秀、纤细。
-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6. 云冈昙曜五窟;世界在这里大同
- 五窟的佛像是北魏历史上五位皇帝的面容,一个历史上的王朝试图将自己的治国梦想和佛经连接起来,因为昙耀向北魏皇帝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佛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朝的君主同样也是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他们维持国家治理的方式不是依靠军事武力或者暴政,而是通过慈悲为怀的广阔心胸。
- 此后的1500年,雕刻在继续,世界被不同的文明雕刻成此刻的样貌,不同的陆地、海洋,山脉,湖泊,城市、村庄,人们的肤色、眼神、笑容,相遇一刻,生死一刻,聚散与悲欢的一刻,共同雕刻着人类的故事。
- 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人类的身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如佛在,仿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
7. 花树状金步摇 :一步一欢喜
- 6个多世纪,这些轻如薄翼的金缀叶,明明灭灭间连缀起的是一部亚洲装饰美学的交流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 16国到唐,政权频繁交替,分裂统一,乱世纷争,军队僵持于国境内外,只有美不经意间越过了边境,看见美好,美好就会路过这片土地,路过西亚平原时花开,路过东亚深林时鹿鸣,路过不同的姓氏与国别,路过千万河流与山前。
- 盛宴人来人往,总是紧急散场又热闹开席,那时的美人终归尘土,慕容鲜卑,陨落成记忆,记忆中的女子,云鬓花颜,行走在美好里,莲步轻盈,日月星辰里,她的金步摇缠金流光,金枝叶长坠荡漾,无垠星河间,跟随她的足迹,看到了一步一欢喜。
8. 鎏金银壶 :远来的风
- 壶把上的人头像来自于希腊传统,为了保护里面的水不受恶灵玷污,壶身与壶把上的凹槽,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建筑中的廊柱,汇集了古典的秩序和对称。
- 将壶身分为三段的连珠纹是波斯萨珊的典型风格,而壶身故事里的人物和他们的服饰又有印度的造型特点,众多文明符号融合在这样一个胡瓶之上,它又如何出现在深处内陆的固原?
- 从地中海到中国,粟特人驾着驼队走过一个又一个国家,他们会说多种语言,见多识广,他们带来琳琅满目的外国货物,也带来一路上的见闻和故事。
- 在它身上,仿佛可以触摸到每日目光所及的生活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
- 北朝人的面前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门,他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想象外面的世界,而后走向外面的世界,从北朝到隋再到唐,一个世界帝国的样貌正慢慢清晰起来。
9. 唐代仕女俑 :月半妹的春天
- 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成为自己,让你们绽放是大唐做的最让人激动的一件事,能够这样绽放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了。
11.昭陵六骏:奔腾的纪念碑
- 这六匹战马与帝王一同出生入死,飞渡了帝国的山河,跨过了时间的原野,战马的主人唐太宗李世民终成开疆拓土的一代君主,被草原诸国尊称作天可汗。
- 真实浮现了军阵的威严,文韬武略被转写进艺术的画卷。
- 岩石可以被移动,艺术的丰碑却没有倒塌,图稿、浮雕石碑、卷轴,艺术的意志超越了材质和媒介,斗转星移,昭陵六骏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仍然以特殊的方式在时间的轨道上向前奔跑。
13.回洛仓刻铭传:天下粮仓
- 1000多年里,粮仓已经装满历史的尘埃,考古工作者清理近千层淤土,找到了隋代粮仓的构造。
- 深埋地下的粮仓,收储转运系统,奠定了都城安定、国家运行的基础,支撑起地上那一片繁华。
14.黄河铁牛:穿越时空的基建
- 综合了冶金学、力学、建筑学、道路工程学的黄河铁牛也很给面子,它所负担的蒲津渡浮桥安全使用了500年,因黄河改道终没入泥沙。
- 我们无法计算,在唐代有多少人曾踏上过这架浮桥,感受着黄河怒涛对脚掌的压力,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前来长安的士子、军人和商旅曾经在这关河要冲眺望,思考着大唐因何而强盛。
- 今天,我们用牛来比喻固执,我们用牛来形容倔强,也用来评价能力,赞颂我们欣赏的人,黄河铁牛可能是世界上加班时间最长的牛,它们用铁锁拉起蒲津渡浮桥,见证了黄河改道,时光流转,黄河铁牛可能是历史上最励志的牛,仍然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看河山依旧。
15.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时间之门
- 海枯石烂,曾经是我们关于时间最久远的想象,我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期待它可以载着我们的故事穿越时光。
- 和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先教、摩尼教一样,景教让唐朝对生命的想象又多了一种色彩。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为探求这个古老教派变迁流转的珍贵密码,更是一扇见证文明交流互鉴的时间之门,那个景字,它看见过发光的大唐。
16. 阿斯塔那俑与文书:折叠时空
- 高昌日常的大事小事就如此随机的在气候干燥的阿斯塔纳墓地,得以留存至今,大唐西域的时空被折叠,在这火焰山边收藏,当时的一个字,现在的一个谜,一些鸡毛蒜皮的大事,一些惊天动地的小事,就是阿斯塔纳的故事。
17.三彩载乐骆驼俑:乐舞大唐春
- 唐三彩作为明器使用,是盛唐时期厚葬礼制的产物,这种无意而得的艺术,因其色彩绚烂成为了大唐的标志。
- 大唐繁盛之时,是一个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世界,唐玄宗设教坊、梨园,给宫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 这位擅长击打西域乐器羯鼓的皇帝,可称是世界音乐融合风的推动者,掀起了一股被称作胡汉新声的流行音乐浪潮。
- 华彩绚丽的宫廷宴乐,技艺倾城的异域音乐家,衣袂飘飞的霓裳羽衣曲,8人乐团随着骆驼的脚步漂移流转,如春天般恣意纵情的狂欢,或许才符合我们对唐朝的想象。
19.长沙窑青釉褐彩诗词壶:一别行千里
- 地层如同一座沙漏,计算着朝代的次序,淹没了“无足轻重”的数据,当一切归于尘土,谁能证明普通人曾经爱过?
- 这首诗平白如画,描述了一段遭受距离考验的感情,而壶身的细节则暗示着这样的相思非常普遍。
- 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西。白云,流水,飞鸟,唐人用汉字演算着未知,计算着千里万里,计算着一年一月,却计算不出人心的距离。
- 公元9世纪,一艘远洋商船在今印度尼西亚海域触礁沉没,56000件长沙窑瓷器,证实了晚唐时期中国城市的繁荣,可以猜测,长沙窑诗文执壶曾广泛使用于唐帝国的旅馆、驿站,为醉眼迷离的旅人提供一点烛光般的温暖。
- 更多的选择,更快的交通,让人们走的更远,也让分手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想见,在那个轻易告别的年代,有多少人渴望着一份普通爱情,时间在泥土里沉降,让爱与不爱变得无从考证,一别行千里,再见是暮年。
20.阿斯塔那伏羲女娲图:化生万物
- 这是一片古老的天空,星辰璀璨,星空之间是华夏共同信奉的祖神伏羲和女娲。
- 天在上,地在下,人居其中,通过星空对天象征性的模拟,幽深黑暗的墓室化为墓主永生乐居的光明宇宙。
- 如果说连体交尾的蛇身象征着对生存和繁衍的渴求,代表天地既辟之后万物的化生,那么规矩方圆、日月、阴阳,象征着混沌初开之时,一个文明为未知定方圆,予世界以尺度的理性和意志。
- 跟随着移民的脚步,来自中原的文化基因扎根于这片遥远的土地,在四方杂处、时间流变中,伏羲女娲的形象还裂变出更多元的记忆和映象,文化的嬗变在碰撞中发生,也在融合中沉淀。
- 通过一幅幅伏羲女娲图,亡者终归祖先神灵庇佑的天空之下,虽然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但在无常中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伸张,却保存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21.鎏金铁芯铜龙:龙行在唐
- 鎏金铁芯铜龙,飞天而降,轻盈与厚重,飘逸与力量,定格在一瞬,千年过去,盛大的宫殿已化为尘土,长安的街巷已成为灰烬,风云已经万变,飞龙神色不改,侧耳细听,它的泠泠龙吟,正是古老文明的深沉回响。
22.唐彩绘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
- 作为时间之神,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地支相对,当子丑寅卯变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后,计时法因我们熟悉的动物而变得更加简单易记,具有人情味。
- 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十二年,与我们未曾有一刻的分离,生肖计时的习俗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当生肖与出生年份对应,我们便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属相,12种动物从守护神变为陪伴者,我们不仅被生肖守护,也被生肖影响,生活在被生肖护佑和象征的世界。
23.镶金兽玛瑙杯:一杯敬万国
- 公元六到九世纪,亚洲各地的财富、珍禽异兽和珠宝,经由陆路和海路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大唐的土地上,随这些舶来品一同来到的不仅有粟特人,还有波斯人,他们带来新的技术和艺术,那些异域的、开放的、精致的、迷离的美,瞬间征服了大唐。
- 金丝盘绕出层层花瓣,团花朵朵,神鸟展翅翘尾羽,舞马衔杯醉如泥,精美纹饰,精湛工艺,太阳般的黄金、月光般的白银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舶来品,辉映了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时代。
-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那个强盛的唐帝国,散发着一种不可复制也不可雕饰的气息,绽放着深入骨髓的灿烂和骄傲。
25.敦煌经变画:出尘入画
- 每一次朝阳穿过尘埃,照亮石窟清冷的墙壁,来自唐朝的色彩就苏醒了。
- 敦煌莫高窟172窟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绘于盛唐,描绘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西方极乐净土,经变化依据佛经绘成,为了向世人传达奥义,形象地描绘出各方佛国世界。
- 佛经中的奇幻世界在画工的笔下变成了现实,迷人的乐土越来越像对长安奇景的记忆。
- 即使是长安,一年中的大多数夜晚都恪守宵禁制度,唯有上元时节,这座梦幻之都拥有12个时辰的光明,白夜如昼,华服琳琅、面具各异的人群追逐着流动的光影,像海中鱼龙般徜徉在无极的快乐中。
- 俗世生活的斑斓与信仰世界的叠加,生成极乐幻境,天人如世人,彼岸如此生,唐人佛国之梦的彼岸,却是我们回访故国的大门,这是唐人的想象,也是我们想象中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