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城士非遗巡游空间001泉州站”在泉州威远楼启幕。演员马思纯携艺术装置《爱之神树》亮相,以香樟树根与亚克力碎片的碰撞,诠释她对“爱”的理解。展览开幕前,她接受记者专访,分享创作灵感、泉州初体验及对非遗传播的多元思考。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王柏峰 文/图

以香樟树根为基底 解构爱的厚重与脆弱
展览中,马思纯以香樟树为核心骨骼,将对“爱”的解读凝成悬于空中透着光晕的哲思。三面雕刻金属板的环绕空间,冷硬的表面镌刻着她的手写笔迹。这些关于爱的剖白,在光影中生长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马思纯的作品《爱之神树》
谈及作品构思,马思纯说:“‘爱’的命题,让我想到用香樟树根作为基底——它扎根土地,象征爱的包容与厚重;树叶部分原想用玻璃,最终因承重的关系,以亚克力替代,既保留折射光影的脆弱感,又兼顾安全,暗喻爱的脆弱及可能带来的伤痛。”
作品三面墙上,布满马思纯书写的文字,光透过字迹投射在“神树”上,形成虚实交织的视觉语言。“爱很难定义,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者感受到尽管爱有脆弱面,却依然能赋予人能量。”她介绍,《爱之神树》暗含巧思,每8片亚克力碎片拼成一个爱心,为作品增添了温暖彩蛋。
演员也是守艺人 非遗传播在点滴中积累
此次跨界,对马思纯而言是全新挑战。第一次转换身份尝试艺术类型的创作,马思纯笑称自己“既幼稚又莽撞”:“演员通过角色表达他人故事,而艺术装置是‘本我’的呈现。从设计图纸到材料选择,比如树根承重、树叶密度的技术限制,都是从零摸索。”
尽管从构思到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马思纯仍珍视这次尝试。“艺术是相通的,演戏是守护表演艺术,做装置则是用另一种语言传递灵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守艺人’。希望未来有更多时间深入参与制作,让作品变得更好。”
作为演员与非遗传播的参与者,马思纯认为,非遗就在身边。“不一定非要做大项目,像这次的艺术装置,就是一种表达。平时在社交媒体分享非遗美食、故事,也是传播途径。关键是用心发现身边的文化宝藏。”
探寻古城烟火与宁静 想带父母来泉州住一周
马思纯表示,虽然此前没来过泉州,但从朋友处听闻很多有关泉州的故事。因此,泉州在她心中早已有了“初印象”——“‘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是一座古老而有仙气的城市。”
首次到访泉州,马思纯直言远超想象!“这座城市非常美,走在静谧的小路上,偶遇千年古树,那种气场特别滋养人。朋友在开元寺拍了‘放心石’,就是‘心’上一点落在下方,意为‘把心放下’,让我很震撼。泉州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力量,能让人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作为演员,马思纯希望能与泉州有更多的“连接”。当记者问及泉州适合拍摄哪些类型的影视作品时,她表示,可以拍摄以泉州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让故事与城市有更多融合。泉州兼具自然人文之美与探索空间,无论是悬疑片、文艺片还是爱情题材都能适配,城市对多元影视类型的包容度很高。
“看到很多女孩戴着簪花围漫步古城,感觉古老民俗与现代生活自然融合。还有中山公园的千年古树,雨后仿佛置身仙境,连喧嚣都被过滤了。”马思纯透露,已向父母“安利”泉州,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到泉州停留一周,漫游开元寺、品西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