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方方案》),在金融支持方面,给予南沙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涵盖了金融业等8大类14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对南沙金融开放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南沙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为此,南方日报专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于海平。

落地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
调动资金“引进来”“走出去”
南方日报: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近年来广东发挥平台优势、开放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在支持南沙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于海平:南沙自贸区挂牌后,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广东自贸区金改30条”“大湾区金融30条”等文件,省市区也配套出台多条具体贯彻落实举措,涵盖跨境金融创新、外汇管理改革、特色金融发展、金融营商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助力南沙累计落地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有力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引领作用。
一是利用金融开放政策优势吸引聚集金融资源。经过省市联合争取,广州期货交易所成功落户南沙,现已经推出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三个期货交易品种。此外,南沙已经累计集聚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种细分类金融企业,其中创新型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7家(占广州市1/4)。
二是南沙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南沙自贸区获批开展9项资本项目改革、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试点,13项试点措施全部落地,累计交易金额超440亿美元,比如,落地新型国际离岸贸易结算优化措施,助力南沙离岸贸易结算额超90亿美元;优化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特殊退汇免于事前登记等措施,节约企业时间成本;自主选择跨境投融资币种偿还外债业务,为企业节省融资汇兑成本。
三是在南沙落地跨境股权投资试点,助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累计12家基金企业获批QFLP试点、2家基金企业获批QDLP试点,获批额度累计近300亿元人民币,跨境投资金额超13.7亿元人民币,落地全国首个券商私募QDLP基金境外投资案例、全省最大规模QFLP基金和首只QFLP基金利用外资案例,投向生物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效促进资金“引进来”和“走出去”。
四是支持南沙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编制全国首份穗港澳的气候投融资标准。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聚焦氢能、储能、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储备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超580个。
引入外资银行设立支行
推出多项跨境交易新业务
南方日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涉及内地和香港、澳门三地的融合、协调和合作。在支持南沙充分发挥沟通港澳的角色作用,深化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等方面推进效果如何?
于海平: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正成为联结港澳与内地的枢纽。我办大力推动南沙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进港澳金融元素,支持南沙通过成立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南沙相关部门赴港澳参加会议,为粤港澳金融合作、政策试点争取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招引金融机构方面,南沙引入创兴银行、东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日本三菱银行等4家外资银行设立支行;特别是积极协调香港交易所入股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引进了越秀租赁、南航国际租赁、天合国际租赁等具有港资背景的龙头企业,丰富金融服务体系。在与港澳金融规则衔接方面,联合香港成功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全国首单船舶租赁资产跨境保理业务、全国首单美元结算的跨境船舶租赁资产交易等多项飞机船舶跨境交易创新业务。
接下来,我办将用好国家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系列政策,进一步推进以南沙为平台深化与港澳金融合作,便利资金跨境流动,发展跨境融资租赁,优化跨境保险服务,吸引更多港澳金融机构在南沙展业发展。
加大专项政策支持力度
打造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田
南方日报:接下来将如何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支持广州南沙大开发大开放,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于海平:金融业一直是南沙支柱产业之一。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出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其中要求南沙片区重点发展特色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并支持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其中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是南沙的四大任务之一。《南沙方案》要求南沙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我办高度重视南沙金融发展,一直积极争取各项金融开放政策在南沙先行先试,推动南沙金融业从零起步、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从2015年几乎为零上升至2024年的约10%,并在平台建设、改革创新、特色金融板块、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
展望未来,我办现正在研究深化南沙金融改革开放措施,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完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资源对南沙基础设施、产业、民生、固定资产投资、营商环境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存贷款余额、进口贡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稳步增长。
二是推动《南沙方案》金融任务落地见效。争取在国家层面出台更多南沙金融开放专项政策,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更多创新品种,推动建设期货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等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聚焦跨境金融、融资租赁、期货产业等细分领域精准发力,推进南沙金融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跨境股权投资试点等重大金融政策试点落地见效,打造南沙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田。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探索在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扩大与港澳地区的双向开放合作。
南方+记者 吴冠霖
统筹:黄少宏 柳时强
【作者】 吴冠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