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天行动”收官,湖北咸宁农商银行宝塔支行的杨梦兰交上硬核答卷:存款新增982万元,存量转存3200余万元,转存率98%;贷款新增670万元,存量转贷2100万元实现“零流失”。这个笑眼弯弯的85后女将,工装口袋里永远装着两张纸:一张是儿子的化疗日程表,一张是客户的需求清单。她总说:“农商银行是我的第二个家,客户和同事是家人,而家人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以心换心:客户窗前的暖光
3月5日,晨雾未散,七十岁的余奶奶挎着竹篮叩开支行大门。竹篮边缘还沾着晨露打湿的草屑,土鸡扑棱翅膀的动静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三十个土鸡蛋裹着旧报纸,焐得温热。老人粗糙的手掌攥住杨梦兰的手腕,蓝布衫上飘着淡淡的柴火味:“丫头,这鸡是我看着长大的,昨儿刚杀的,汤熬好了给孩子端去,补补身子。”
作为连续五年上门接送的老客户,余奶奶记得每个细节:杨梦兰开车时总把空调调到24℃,因为知道她腿疼;办业务时会提前泡好菊花茶,因为知道她爱喝;甚至连她孙子的生日,都会发来祝福短信。今年存款到期时,正在武汉同济医院陪护的杨梦兰给同事发去微信:“余奶奶这月该办转存了,她耳背,说话记得大声点;楚剧《打金枝》存在我手机里,你拷到车载U盘里。”当老人从支行公示栏看到“杨梦兰荣获‘春天行动先进个人’”的照片,才知道这个总说“家里一切都好”的丫头,正瞒着大家在医院的折叠床上熬了60多个通宵。
湖北鄂嘉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刘总指着新投产的智能生产线说:“这笔160万元的‘好企贷’,帮我们拿下了德国客户的订单。”该公司主要从事刀具、五金配件的制造和销售,拥有多项产品专利。2025年1月,咸宁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贷”,这款产品纯信用免抵押,非常适合像鄂嘉科技这样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产品上线当天,杨梦兰带着政策手册直奔企业:“您的专利技术就是最好的‘抵押品’,我们全程帮您跑手续。”接下来的两周,她在财务室一坐就是半天,对着十几页财务报表逐一核对,连午休时间都在协调后台审批。会计雷姐指着她常坐的工位笑言:“杨行长比我们员工还准时,打印机卡纸她都知道怎么修。”当贷款迅速到账,解决了湖北鄂嘉科技公司采购资金短缺的难题时,刘总坚定了与农商银行长期合作的决心:“跟着这样的客户经理,踏实。”
并肩前行:团队身后的山影
“第五次去村委会时,她鞋跟都走断了。”党建工作部总经理杨立新记得,绿山村支书最初把他们拒之门外:“别来推销贷款,我们村不需要!”杨梦兰却带着《湖北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手册》蹲在村口,趁老支书遛弯时聊起村里的柑橘产业园:“您看这漫山果树,要是能评上‘信用村’,乡亲们春耕贷款能少付两厘利息。”三次政策宣讲会、四次实地调研,当她把全村300多户的信用档案整理成手册交到村支书手中时,这位老党员红了眼眶:“我误会了党的好政策,你们是来送‘及时雨’的,明天就开全村动员会!”
在宝塔支行,杨梦兰工位上“党员先锋岗”牌子被阳光照得发亮。作为曾经的支行行长,杨梦兰始终是同事们的“定海神针”。信贷主管樊朝益记得,自己第一次谈崩客户时,杨梦兰带着他复盘到晚上十点:“客户说‘再考虑’,其实是担心还款流程太复杂,我们把每个节点画成流程图试试?”
2023年杨梦兰辞去管理岗,陪孩子去武汉化疗时,同事们自发成立“梦兰后援团”:“当年杨行长带我们打硬仗,现在换我们守护她。”支行的工作群每天都会弹出消息:信贷员张振东发来整理好的客户资料扫描件,备注“今天跑了3家企业,您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大堂经理陈姐拍照上传当天的存款台账,圈出余奶奶的转存记录:“阿姨说等您回来亲自给她办,但钱已经妥妥存好了”;就连保洁阿姨都记得在她工位抽屉里备上润喉糖和胃药——这些细节,比任何安慰都更有力量。
向光而歌:生命长河的星光
2023年,儿子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3、2024年两次大手术,三年来数不清次数的次化疗——儿子病床前的日历上,画满了红色的小星星,那是孩子数着“打败小怪兽的日子”。在武汉同济医院的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渗进鼻腔,监护仪的滴答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四岁的男孩指着妈妈的电脑屏幕,奶声奶气地问:“妈妈的客户也要打‘病毒小怪兽’吗?”杨梦兰笑着点头:“妈妈正在帮企业叔叔打败‘资金短缺怪’。”指尖继续敲打键盘——此刻她正在对接鄂嘉科技的续贷资料,床头的输液管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这样的“双线作战”持续了700多个日夜:白天在医院陪护时,她用手机处理客户信息;晚上赶回咸宁后,还要梳理第二天的走访计划。同事们发现,她的工作笔记本里夹着儿子的化疗日程表,每一页都交叉写着“8:00陪孩子做骨穿”“8:00赴XX企业对接”……
说不崩溃是假的。当第一次在儿子的骨髓穿刺同意书上签字时,杨梦兰的笔在“风险告知”四个字上洇开墨渍。她盯着医生白大褂上的姓名牌发怔:“如果我签了,是不是就承认孩子真的病了?”儿子第三次化疗时,她躲在医院楼梯间哭到腿软,手机里还存着客户的询问信息。但擦干眼泪,她还是会给客户回消息:“抱歉让您久等,资料我今晚一定整理好。”
深夜从医院赶回咸宁的路上,杨梦兰常把车停在江边。江面倒映着城市的灯火,像撒了一把碎星星。她想起儿子在移植仓里说的:“妈妈,星星是不是就是天上的人在互相照亮?”此刻手机震动,是同事发来的好消息:鄂嘉科技的贷款审批通过了。江风掀起她的工牌,金属扣在夜色里闪了一下——原来每个普通人的坚守,都是人间的一颗星,既照亮别人,也被别人的光温暖着。
2025年3月,当丈夫接到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正在给客户办理转存的杨梦兰没有丝毫犹豫:“去吧,我们受过的光,要变成别人的希望。”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夫妻俩看着病房里等待移植的患儿,想起自己孩子第一次喊“妈妈我不疼”的场景。作为湖北省第698例捐献者家庭,他们在捐献证书上写下:“曾在寒夜里接过火把,如今愿做提灯人。”
微光成炬:爱在时光里流淌
从柜台前的一份传票,到病房里的一本绘本;从企业车间的脚步匆匆,到村委会的深夜长谈,杨梦兰用行动诠释着农商人的初心:客户的事,再小也是心头事;同事的难,再难也要扛在肩;生命的痛,再痛也要化成光。即便生活的重担压得杨梦兰喘不过气,她也从未向咸宁农商银行党委诉过苦、提过任何额外要求。然而,党委却时刻关注着她的艰难处境,主动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弹性考勤、保留待遇、专人接手事务性工作——这份来自“娘家人”的温暖,让她在兼顾家庭与工作时更有底气:“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是整个团队在托举着我前行。”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咸宁农商银行宝塔支行的招牌上,杨梦兰整理好工装,手机里传来儿子的语音:“妈妈加油,今天也要打败‘资金短缺怪’哦!”这个在命运风暴中依然微笑的女子,正带着客户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人的爱,在农商银行的热土上,续写着属于她的芬芳篇章。
陈醇 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