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牢记殷殷嘱托,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贵州答卷——访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吴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2:57:00    

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和全面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部署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所需,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注重抓品牌强引领、抓典型强整体、抓队伍强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实践需要、体现贵州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近日,《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吴静。

问: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在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尤其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方面,贵州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切实把发挥优势、注重引领、整合资源、解决难题、推进共治、凝聚群众贯穿实践全过程,加快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

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上凝心聚力。推动省、市、县三级全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下设“基层法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城乡社区服务建设、物业行业治理、易地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5个专项工作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有力整合资源力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在基层基础“强双基”上持续用力。围绕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精准施策,推动出台省级30条举措和60条细化分解任务,对1.7万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省级全覆盖培训,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招聘)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实施“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分类施策提升治理效能上精准发力。突出促进融入,抓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建强安置地基层党组织,抓好社区融入、充分就业、民生保障等工作;突出多方联动,抓好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汇聚力量强化楼宇和商圈党建;突出激发活力,抓好老旧社区治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补齐社区治理服务短板弱项,推动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

问: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探索基层群众自治、议事协商形式路径方面,贵州有哪些创新做法?

答: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我们聚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持续丰富和拓展“鼓楼议事”“板凳座谈”“院坝会商”等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引导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做法。比如,湄潭县探索创建“寨管家”微治理模式,通过“群众会+协商会”模式,形成“小事不出寨、矛盾不上交”治理新格局。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以院坝会、敲家门等形式拉近群众距离、收集群众需求,做到尊重民意、化解民忧。“板凳座谈会”倾听的是人民群众呼声,映射的是党员干部作风。接下来,我们将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推动村级民主协商规范开展、常态运行,以好作风好形象展示社会工作新风采。

问: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夯实民族团结之基方面,贵州有哪些实践探索?

答: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4年,贵州15个集体、14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坚持党建引领聚人心。把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全过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石榴籽广场”“石榴籽宣讲队”等志愿服务实践载体,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党建活动,形成平台共促、阵地共建、服务共办、成果共享良好局面。坚持自治强基促交融。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坚持法治保障固团结。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德治教化润新风。深挖提炼“村超”“村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凝聚人心、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推动民族文化、乡土人文与文体活动有机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比如,黎平县通过举办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等形式,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肇兴“村晚”入选国家级示范点。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报》4月2日头版

编辑 黎鹏

二审 谈姝

三审 霍庆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