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春光明媚之际,“她叙·无界——银川女性艺术力量的多维表达”展览在建发现代城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她们灵动的创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个画作、诗歌与光影交织的场域中,观众可以深入感受女性艺术家对世界的丰富表达,并感知她们细腻而浪漫的精神世界。

← 三楼展厅观展拍照。
艺术不必局限于画廊
此次展览展出了马小加、马丽茵、马瑜、王思洛、李雪、张璟等24位本地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共计60件,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见证了女性力量如何穿透历史的尘埃,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超越边界的生命力。它既是银川本土女性艺术群体的集体发声,也是一次关于文化迁徙、身份重构与未来想象的多维对话。
展览从三个艺术维度展开探索:首层“觉醒与生长”:将商业展架转化为观念容器,色彩在光影流转中蜕变为身份宣言,展现了女性艺术家对自我认知与成长的深刻思考。二层“对话与共融”:通过身体记忆的视觉转译,在私密与开放的辩证空间中构建感官诗学,探讨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三层“绽放与共生”:以璀璨的生命图景呈现个体觉醒与时代共振的生态循环。
“这种双向赋能,正是我们探索的‘无界’内核——艺术不必局限于画廊,商业也可以超越交易,共同构建一个更有温度的城市生活场景。”策展人之一、艺术家马丽茵表示,对艺术家而言,商业空间提供了更开放的展示机会;对商场而言,艺术提升了空间的文化调性。

女性艺术家分享沙龙。
让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展区分布在商场的三层空间,虽各自独立且陈列形式各异,却彼此呼应,形成统一的艺术叙事。
走进一楼的“觉醒与生长”展区,观众会发现原本陈列商品的展架被转化为承载艺术观念的载体。艺术家们通过色彩、光影和装置作品,将日常消费场景转变为表达女性身份与成长的舞台。观众在购物或漫步时,不经意间与艺术相遇,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思考。
二楼的“对话与共融”展区,以悬挂的布艺装置和投影在地面的影像作品为特色,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商业空间自然融合。马丽茵表示,这种设计旨在打破传统“白盒子”美术馆的边界,让艺术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三楼的“绽放与共生”展区,通过版画、油画、综合材料雕塑等多元作品,展现了银川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这些扎根于西北土地的艺术创作,与现代商场的玻璃幕墙、金属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又在碰撞中达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这种融合或许正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意义所在。

展览富有创意、浪漫且多元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众多多元且富有创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她们以丰富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为展览注入了柔软而浪漫的艺术气息。活动当天,还举办了《裂隙与回想——当代女性创作中的身份解绑》沙龙座谈。部分女性艺术家与参展观众分享了她们的创作理念与心路历程,探讨了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的力量、成长与变化。
在二楼展区,艺术家杨红霞将麻绳与镜子结合,编织成形态如“眼睛”般的装置作品。她坦言,自己更愿意被称为“阳台艺术家”,喜欢通过双手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表达。她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去工作遛弯时,我看到白杨树上天然的‘眼睛’,觉得很有趣,这便成了此次创作的初衷。”她还提到,策展人用一句诗“阳光下慎重开满了花”来诠释她的作品,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她,“它非常有力量,正是我一直想关注和表达的东西。”
艺术家药芹此次展出的是一组影像作品。她表示,自己在不断的影像创作中感受到了变化与成长,“以前的作品可能给人一种激烈的感觉,但如今的创作更趋自然。有时候,不经意的捕捉反而能成就令人惊喜的画面。我现在追求的影像,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表达。”
领略女性艺术家细腻的精神世界
这些女性艺术家构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而此次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体验的机会,让观众感受她们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活动当天,设计师王杨与朋友一同前来观展。他们表示,展览“表达的层次非常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杨特别提到,他欣赏艺术家张璟版画作品中关于奇幻梦境的表达,也被艺术家郭红霞画作中对明媚色彩的精准把握所吸引。
“我很喜欢展览中艺术家用综合材料创作的两只猫,它们的表情传神,看上去可爱极了。”王杨认为,女性艺术家的世界柔软、细腻且浪漫,观看她们的作品时,仿佛与她们的生活产生了精神共鸣。他感受到,这些艺术家正在努力尝试新的艺术语言,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她们的作品,如春日繁花般绚烂夺目,又似秋日静水般深邃宁静,承载着她们对世界的温柔理解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