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近日,赵露思的直播间常占据热搜榜单,延安苹果和苹果干在赵露思的介绍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目光。延安富县的果农甄佳佳紧盯着手机屏幕,关注到了此事。但是随着赵露思“假助农”的消息冲上热搜,甄佳佳觉得自己作为真正的果农,心里也有一些想说的话。
8月14日,甄佳佳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相关消息,详细介绍了延安富县的果农生活、生产情况,言语间由衷感谢赵露思。随后记者采访到了甄佳佳,她表示赵露思是否真的在助农,应该由他们真实的果农来评判。

“让这些原本只能低价卖出的果子,得以正常价格售卖”
关于赵露思“假助农”的矛盾点在于,“说实话,愿意这样真心为我们延安富县果农发声的明星,真的太少了。”甄佳佳的声音里,带着被理解的感动与感激。在助农之声不绝于耳的网络世界里,延安苹果,尤其是那些因霜冻等灾害影响品相、长期低价挣扎的“冰雹果”,真正获得的实质性关注却寥寥无几。赵露思的直播间,意外地为这些困境中的果子打开了一扇窗。
“是赵露思通过直播,把这些冰雹果做成的苹果干、苹果汁推到大家面前,”甄佳佳说,“让这些原本只能低价卖出的果子,得以正常价格售卖。”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带货,更是将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中“帮农助农”的好政策,落到了果园深处,落到了果农日日发愁的眉头之上。“不管背后有没有团队帮忙,赵露思是真真切切帮到了我们。”甄佳佳感慨道,说得再好听,也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力量。

(果农家里的苹果库存)
什么是“冰雹果”?
提起“冰雹果”,每一位延安果农都有一段苦涩的记忆。它们曾因霜冻而品相受损,难以卖出好价钱,是果农心中难以言说的痛。甄佳佳清晰地记得苹果分级售卖的价格差异:品相完美的“优质果”(70mm以上)每斤收入约3~4元;稍小的“好果”(70mm以下)1~3元;有轻微瑕疵的“次果”1~2元;而被送往果汁厂、基本等同于废弃处理的“烂果”,价格低至每斤0.2~1元。
“冰雹果”正是这些“烂果”的主要来源。霜降看似不如春天霜冻猛烈,却专挑果子即将成熟时下手。甄佳佳描述了果农们最不愿面对的场景:“低温会让果子停止生长,糖分积累戛然而止,口感寡淡;若温度骤降至冰点,果子冻得发软、出水,摘下后很快腐烂……尤其是晚熟品种,离采收差十几天,一场霜打下来,可能前功尽弃。”看着满树即将成熟却被冻伤的果子,那种心疼和无力感,是果农们最深的阴影。
如今,“冰雹果”的命运因深加工而改变。这些带着霜冻痕迹的果子,摇身变为凝聚阳光味道的苹果干与甘醇的苹果汁。“其实苹果产业的利润真不高,”甄佳佳坦言,“要是单纯为了赚钱,谁也犯不着费劲儿把‘冰雹果’做成苹果干、果汁来卖,图的就是让辛苦种出来的果子不白瞎。”

(果农们正在装果子)
十万收入掰成几瓣花
果农的困境,从来不止于春寒秋霜的侵袭,更在收成背后那份沉甸甸的生计压力。对于甄佳佳父母而言,果园的收成不只是苹果,更是一家人全年的指望与明天。
甄佳佳为记者算了一笔辛酸账:即便一年能有看似不错的十万元收入,能真正攥在手里的也实在有限。其中近半需立刻投入到来年的再生产——冬季剪枝添置工具,开春购买有机肥、复合肥,打药药剂和机器,套袋纸袋、反光膜,涂干药剂,疏花疏果的人工费……“哪一样都省不得,不然来年的收成更没保障。” 甄佳佳的语气里充满无奈。
剩下的一半,则要精打细算地掰成好几份:爷爷奶奶的药费、甄佳佳的大学学费生活费、家里的柴米油盐水电费,以及为孩子将来结婚、盖房而不得不一点点积攒的大额开销。“有时候遇上果子价格不好,一年忙下来可能连这些基本开销都凑不齐,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份被掰得极薄的收入账本,清晰地勾勒出黄土高原上一个个苹果家庭生存的真实重量。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2024年,延安全市苹果种植面积333.5万亩,种植规模约占全国1/9、陕西1/3,产量500.03万吨,鲜果产值271亿元。如今甄佳佳渴望借助这来之不易的关注,为家乡的苹果再添一把力。“咱们的早熟嘎啦果,八月就熟了,新鲜爽口;晚熟的富士更是招牌,十月左右成熟,脆甜多汁,品质绝对过硬!”她热切地介绍着,字字句句都饱含对土地所赐的珍视和自豪。(采访者为化名 图片由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