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轩(化名)今年4岁半,外表看起来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却有一个困扰多年的健康问题,让他的生命被按下了“慢速键” ——反复呕吐、胃食管反流侵蚀肺部,导致肺炎频发、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
“吃了,他就吐。”“他平时吃饭就吃流食,吃油的就不行,吃了他就吐。”照护阿姨心疼地说。“几乎每半个月就会生一次病,经常感冒发烧,甚至发展成肺炎。”
出生时罹患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轩轩,经历了两次开胸手术和多次食管扩张治疗。更棘手的是,伴随食管中下段软骨环狭窄和左侧膈肌发育薄弱形成的食管裂孔疝,让他连吞咽流食都成为折磨。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轩轩所在的救助机构联系到北京和睦家医疗救助基金会,希望能获得慈善手术的机会,帮助孩子重回正常的生活。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轩轩来到上海和睦家医院。
面对轩轩的病情,上海和睦家医院小儿外科团队深知挑战重重:两次胸腔手术造成的纵膈严重粘连,膈肌薄弱处仅5mm的缝合容错空间;传统腹腔镜手术视野受限,操作空间不足,极易损伤食管及周围组织。
食管裂孔疝手术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是充分游离食管,使食管与食管连接,并保留一段3~5cm的腹腔内食管段,这对于抬高腹腔内食管下段压力、防止反流至关重要。如何安全、精确地游离食管,修复膈肌裂孔,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用传统腹腔镜去分的话,会很难。”上海和睦家小儿外科特聘专家王俊教授分享说,“在传统腹腔镜下,如果需要缝合的吻合口小于5mm,我可能就不太敢在微创手术下去缝了。但在达芬奇手术辅助下,我做过好几个,就2~3mm。”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上海和睦家医院外科团队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小儿外科手术团队介绍,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游离食管,修复膈肌裂孔,并进行抗反流的胃底包绕。这对于预防术后复发至关重要。
一台成功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手术台外的较量同样惊心动魄。上海和睦家医院麻醉科洪溪主任带领的团队,为轩轩量身定制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儿科麻醉是麻醉学中风险最高的分支之一。”上海和睦家医院麻醉科主任洪溪说到,“儿童病情变化迅速,麻醉医生不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处理,还要有合理的预判,及时防范。”洪溪主任说,“这个手术是针对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修复,孩子的病情比较重,但我们完成得非常顺利。”
历经4个小时的手术,护理团队接力护航,为轩轩提供细致的照护,帮助他顺利度过康复期。营养师根据轩轩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促进他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