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观察 | “清单之外无收费”意味着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8:36:0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作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的突破口,力求从源头规范收费行为。

涉企收费事关企业切身利益。为此,相关部门持续发力,促进涉企收费行为不断规范、秩序明显好转、项目逐步减少。但从过往经验看,涉企收费纷繁复杂,主体多、领域广、类目杂,具有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往往“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存在反弹回潮怪圈。

比如,有的地方巧立名目,重复收费;有的地方擅自“扩容”,“越界”收费;有的地方大搞“隐形摊派”,变相收费……这些行为,不仅让企业承压生长、负重前行,也让营商环境、市场公平竞争颇受影响。

古人讲:“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涉企乱收费是顽疾,其“受病之处”绝非简单的执行偏差,而存在更深层的病因。

例如,不同部门、层级的收费政策存在“颗粒度偏差”,使得重复收费、交叉收费现象普遍。某些政府部门与“业绩”与涉企收费挂钩,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利益藤蔓”……

要从根本上“塞其起弊之原”,不能仅靠“运动式治理”,必须从制度上发力,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破除“整治-反弹”恶性循环。

此次《指导意见》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其一大亮点是“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即所有收费项目必须纳入清单并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对无依据、越权设立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

换言之,过去企业遭遇“政策模糊地带”的收费,如今“白纸黑字”划清红线,既约束了权力,也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长期来看,此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清单透明化、监管常态化、社会协同化”的背景下,企业有望作别“缴费焦虑”,市场活力有望加速迸发。

当然,规范涉企收费,列清单只是第一步,从纸面到地面,让企业安心、定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还需多下功夫。

另一方面,要力避“明减暗增”风险,警惕收费项目“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也要当心“政策变形”,警惕基层执行变形影响政策效果。

清单制度不是终点,而是企业轻装前行的起点。当企业不再为“隐形账单”头疼,市场活力才会充分释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庹亚男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庹亚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