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宁陕县梅子镇,阳光洒满阡陌,连片的稻田里热闹非凡。随着一声“开始放鱼咯!”,一桶桶鲜活的鲫鱼苗被小心翼翼地倒入田埂边的水渠,转眼间便“噗通噗通”钻进翠绿的稻田间,溅起一圈圈欢快的涟漪。7月中下旬,宁陕县梅子镇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放鱼工作全面启动,县人大代表王兴波穿梭在田埂上,和农户们一起为这片希望的田野播下“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丰收种子。
“水温刚好,大家注意控制密度,这批苗活力足,投放后成活率错不了!”王兴波一边示范鱼苗投放技巧,一边向围观的农户讲解注意事项。作为县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助农增收”记在心上,从前期的稻田改造规划,到水稻栽插技术指导,再到如今的鱼苗投放,全程扎根田间地头。“眼下正是投放鱼苗的最佳时机,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从优质鱼苗统一采购,到品种筛选、密度测算,每一步都反复推敲,就是为了让农户少走弯路。”王兴波说,为确保成活率,镇里组建了由他牵头的技术服务队,从投放技巧到后期管理提供“一对一”指导,让农户“放得安心、养得省心”。
“稻渔种养的关键在‘共生’,鱼吃虫除草、粪便肥田,水稻遮阴净水,既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又能让一亩田多份收成,是实打实的生态好路子。”镇分管领导介绍,今年镇上将联合周边餐饮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而这一合作模式的促成,也离不开王兴波等人大代表的奔走协调——他们多次走访企业、征求农户意见,最终为产销对接搭起了“连心桥”,彻底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顾虑。
放鱼现场,村民们扛着苗桶、忙着投放,孩子们在田边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与稻田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生动的田园交响曲。随着最后一批鱼苗入水,稻田里的“生态循环”正式开启。王兴波望着波光粼粼的稻田,笑着说:“作为人大代表,能帮乡亲们把‘稻+渔’的智慧落到实处,让土地迸发新活力,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如今,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梅子镇的稻渔田里不仅涌动着生态活力,更让乡村振兴之路充满了鲜活的希望。
通讯员:张茜茜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