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在南漳县城关镇卞和社区的“共同创富梦工厂”,“妈妈岗”的工人正在组装电子元器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祝兆林
通讯员 郭世桥 陈月林
“坐稳当啦,上学去啦!”早上7时45分,南漳县城关镇的王明凤载着女儿出了家门。
电动车骑行5分钟,王明凤将女儿送进金庙学校后,直奔襄阳京帝鞋业有限公司,坐在流水线前专门设立的“妈妈岗”工位,开启一天的工作。
“妈妈岗”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灵活、管理模式弹性,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
近年来,襄阳市南漳县建立13个“妈妈岗”示范基地,累计设立岗位2300余个,不仅提升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还缓解了育龄女性的生育焦虑。
孩子上学时,妈妈失业日
40岁的王明凤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饮店打工,早上离家时,女儿还没醒;晚上回来时,女儿已睡下。
“妈妈,我好久没见过你了。” 一天清晨,女儿从被窝里探出头来,啪嗒着眼泪。
“我们这个年纪的女人,找一份既稳定、又能照顾孩子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王明凤很无奈。
在就业与育儿的天平两端,宝妈们往往难以兼得。
现年41岁的曾娜娜从2021年起,就再没上过班。“那一年,儿子上初中,女儿即将上小学。”她选择回到南漳,照顾孩子衣食住行;老公继续在外地打工,负责挣钱养家。
在她眼里,工作已不仅是挣钱那么简单,还包含着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她曾尝试找过工作,但一提出每天要接送孩子,用人单位就婉拒了。
南漳县有很多像王明凤、曾娜娜一样的“无业妈妈”,她们大都在25岁至45岁之间,年富力强、吃苦耐劳,但因为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
设置“妈妈岗”,大家更珍惜
南漳县的第一个“妈妈岗”诞生于2023年10月1日——在城关镇卞和社区凤山书院内,襄阳市铭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电子元器件组装基地,取名“共同创富梦工厂”。
“第一天就有400余人报名上岗。可厂房只能容纳100个‘妈妈岗’。”基地负责人贺伟说,最终录取了报名前100人上岗,待操作熟练后,带原材料回家加工,再安排后面的人来。
一年多来,“共同创富梦工厂”带动1000余名“无业妈妈”灵活就业,2024年完成产值超过100万元,今年年初还孵化出城关镇南背村、马家嘴村两处代工点。
一传十,十传百,当地不少企业开始设置“妈妈岗”。
襄阳京帝鞋业有限公司紧邻南漳徐庶学校,每天中午、晚上放学后,都有10余名学生来到公司,和在此工作的妈妈一起免费用餐;南漳县东巩镇的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托管室,孩子们写作业,妈妈们忙工作。公司90%的选菇、调味岗位由宝妈担任,实行4小时免考勤工作制。
南漳县人社局局长田卫东介绍,该县每年投入400万元开设月嫂、家政、电商等40余种热门技能培训课程,帮宝妈们获取一技之长。
健康发展还需共同呵护
“你们签订劳务合同吗?”“没有。”
“一旦发生劳资纠纷,怎么办?”“没想过。”
采访中,一些宝妈和用工单位都表示,对于这种灵活就业模式,基本不会签订劳务合同,口头约定,按件计酬,货款两清。
在“共同创富梦工厂”,人员流动性大,户籍分散,签合同、买保险很难实现。
在城关镇南背村的代工点,以一个月为节点,给有意长期在此务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团体险,以此来保障宝妈们的合法权益。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北星建议,一方面对吸纳宝妈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减轻其运营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司法救济、加强工会监督等举措,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目前南漳县已构建“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裁、调”一站式维权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更多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