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法庭见”到“综治中心见”

在福建省漳州市,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去综治中心,法官也在那儿!”从“法庭见”到“综治中心见”,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漳州两级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建设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漳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选配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推动司法资源下沉、解纷端口前移,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 林娟娟 陈俊伟 谢添
法官在综治中心调解一起物业纠纷。陈俊伟 摄
多元联动的“春风化雨”:
从对抗到共赢
4月的漳州,木棉花开得正艳。联东U谷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带着锦旗走进龙文区综治中心大楼,向龙文区人民法院法官送上“用心用情解企忧尽职调解化纠纷”的锦旗。
就在前几天,龙文区法院依托综治中心成功调处了涉18家企业、标的额50余万元的物业纠纷系列案。
“有法官主持,专家答疑,结果大家心服口服!”物业负责人感慨,“不仅追回欠款,更解开了企业间的误会,今后和气生财!”
半个月前,该物业公司因多家企业拖欠物业费、公摊电费提起诉讼。法官发现,案件不仅涉及企业众多,且发生在城区重点打造的“都市型产业社区”主阵地,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到营商环境建设。
经过实地调查,法官发现了矛盾的根源——沟通不畅与对物业服务的认知差异。为此,法官迅速联动综治中心、司法所、物业协会等部门展开“圆桌调解”。
“不交费就停电?太霸道了!”调解现场,企业代表情绪激动。“物业无权停电,那次是电路检修!”物业代表无奈解释。
法官一边平复情绪,一边厘清争议焦点,同时邀请供电公司人员为双方澄清因维修导致停电的误会。
“民法典明确物业无权擅自停电。”法官借此释法析理,“如果这是场误会,我们讲道理,大家是不是要按规定缴纳物业费呢?当然,若确有困难,可协商分期缴纳。”
最终,18家企业与物业达成协议,多数企业当场结清欠款,部分资金紧张的分期偿还。法官同步督促物业整改服务短板,建立起定期沟通机制。
今年来,漳州两级法院共选派41人进驻综治中心,从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到速裁快审,切实助力综治中心实质运行、快速解纷。龙文区法院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创新“1﹢N﹢ X”调解模式,批量化解物业纠纷150余件。云霄县人民法院聚合12个部门搭建与综治中心相连的“农地解纷平台”,2024年解决涉农地历史遗留问题310件,指导村级发包土地818宗,为村集体增收7391.98万元。
“和贵”调解的“千帆竞发”:
从有解到优解
今年春节前夕,龙海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灯火通明。130余名农民工攥着刚拿到手的工资款,眼眶泛红:“当天就能结清,这下能安心过年了!”
当天上午,农民工代表老李带着一摞欠条来到龙海区法院诉讼服务窗口,因不了解流程急得满头大汗。干警赶忙递上纸巾:“别急,我们马上协调!”
涉及农民工的工资,一刻都不能耽误!法官接手案件后,马上依托综治中心,启动联片调解机制,公安部门联系施工方负责人,住建局调取工程款支付记录,人社局核算工资明细。
“拖欠工资已涉嫌违法,您能安心过年吗?”法官的质问让施工方负责人低下了头。“签订协议后,司法确认保障执行,大家都能过个踏实年!”人社局的调解员趁热打铁。最终,300余万元工资款于当日发放到位。
这场高效调解的背后,是龙海区法院深耕近40年的“联片调解”传统。1985年,角美法庭联合乡镇司法所成立5个联片调解站,每月固定5个调解日,走村入户排查矛盾。如今,“五全新枫”全域调解机制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实现“全区域覆盖、全天候解纷”。2024年,龙海区法院依托“两个中心”联动化解纠纷2040件。
在漳州,各基层法院深挖本土文化,打造特色调解品牌:芗城区人民法院将古巷“和合”理念融入“巷安无讼”调解;南靖县人民法院以土楼“方圆文化”倡导邻里互让;华安县人民法院用“四对比六算账”引导群众理性协商……自法院融入综治中心建设以来,各县(区)法院将“和贵”调解品牌与综治中心解纷相融合,调解质效百舸争流,传统特色历久弥新、千帆竞发。2024年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入驻县区综治中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4795件。
指尖解纷的“破茧成蝶”:
从线下到“云端”
2025年3月,杨梅树刚抽新芽,果农吴某却愁容满面。他拨通96111漳州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去年的货款还没结,今年杨梅季可咋办?”
原来,吴某与生意伙伴陈某因3.2万元货款僵持一年。龙海区法院法官王磊通过“平安漳州e家”平台发起线上调解。屏幕两端,吴某在果园举着手机展示账单,陈某在省外办公室叹气:“去年行情差,资金实在周转不开。”法官劝道:“合作多年,别因一笔钱断了交情!分期支付如何?”经三小时“隔空”协商,双方线上签订协议,约定分两期结清货款。
“一键响应、指尖解纷”,借助漳州市政法委“平安漳州e家”平台、96111漳州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与县乡镇综治中心联网,成了方便群众参与调解、仲裁、诉讼活动的“主引擎”,真正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从“化讼止争”到“少讼无讼”,借助解纷大数据分析预警纠纷态势,成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2024年底,龙海区法院根据大数据情况深入企业开展涉企信用纠纷调研,围绕涉诉企业贷款信用评价问题向金融机构主管单位制发了司法建议,得到了积极反馈,促进辖区的金融信贷业与民营企业实现双赢共赢。
“全市两级法院将继续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在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同时,强化法治引领、普法宣传、数据赋能,让法治力量成为案结事了人和最生动的注脚。”漳州中院副院长严春森说。(林娟娟,陈俊伟,谢添)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