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雷军言论引争议,小米SU7智驾技术真的成熟吗?|热财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20:00    

近日,“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死”事故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深度反思。尽管舆论焦点多集中于智驾系统缺陷,但专家指出更需回归车辆基础安全性能的本质探讨:在时速97公里的剧烈碰撞下,驾驶员接管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锂电池爆燃与车门解锁失效等问题导致三人死亡是否属于正常安全范畴?对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等,从技术、法规及产业层面展开深度剖析。

专家热议:智驾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小米官方公布的事故时间线显示,NOA系统在碰撞前17分钟已发出分心报警,8分钟前提示脱手预警,最终仅提前1秒移交控制权。郭涛认为,不同品牌车辆的自动辅助驾驶在双手离开方向盘后发出警报的时间存在差异,通常在15至30秒之间。然而,“小米SU7爆燃致3死”事故中过长的警报间隔可能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而忽视路况,增加事故风险。郭涛认为,合理设置警报时间和频率至关重要,以确保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同时,夜间在高速路上使用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尽量避免或确保驾驶员高度警觉。

对于电动车电池风险和智驾警报机制等方面,朱西产表示,电动车液态锂电池在剧烈碰撞时会瞬间爆燃,小米SU7事故中,即便搭载知名企业电池也难以幸免。朱西产说,智驾系统应及时发出风险报警,但小米事故中系统提示到碰撞仅2-3秒,用户无法及时反应。此外,朱西产还分析了车辆碰撞后车门解锁机制,指出解锁失败可能与气囊未点火或电路中断有关,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或补充相关安全标准。

盘和林则从法规角度和研发分析,认为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边界模糊是关键矛盾。“车企默认驾驶员应随时接管,但系统未预留足够反应时间,本质上是将风险转嫁给用户。”盘和林建议,未来需明确分级责任制度,L2系统应强制缩短警报间隔,并引入“惩罚机制”以强化驾驶员对辅助驾驶局限性的认知。同时,小米在智驾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不足,与竞争对手华为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这个事,其实不出事是看不到的,投入海量资金可能在体验上只有细微差距。但关键时刻,1秒反应和3秒反应,对生命来说意义重大。”盘和林直言,小米造车,总的来说还是太着急了。车子未来竞争的关键,可不是什么智能化水平,什么杯架设计。而是安全,而是鲁棒性(注:指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智驾这个东西,拿出来的时候就应该是成熟的,而不是一个体验玩具。

朱西产分析,目前智能驾驶仍处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驾驶员依旧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而郭涛和盘和林也一致认为,智驾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安全是汽车行业的生命线,智驾技术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推广和应用。目前,小米汽车回应称正等待事故调查结果。

小米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是否营销过度?

3月29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参加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称,在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完成了从高速NOA、城区NOA到无图NOA再到端到端大模型,车位到车位,目前任何一辆小米汽车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事故发生后9小时,雷军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健身打卡

话音刚落,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官方在《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中回应称,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碍”后已启动减速。约1秒后,驾驶员接管,NOA功能退出了。小米SU7 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FCW)和紧急制动(AEB)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8-135km/h之间。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业内分析认为,根据小米汽车的解释可以推测,驾驶员在得到NOA的提示后接管了车辆,因为踩下制动踏板导致NOA退出。但小米SU7 标准版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的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都没有发挥作用,才最终导致故事发生,撞击时车辆时速为97km。

而在2024年3月,在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声称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间高速下,成功识别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

今年2月25日,小米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热门车型SU7迎来重大升级,Xiaomi HyperOS 1.5.5 版本已陆续推送,为用户带来了18项新增功能与18项体验优化,其中就包括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开启全量推送。

业界人士提出质疑:直到“小米SU7爆燃致3死”事故后,用户才知道小米SU7的AEB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小米一向大力渲染全场景智能、无人泊车的“高大上”,是不是营销过度、模糊了辅助驾驶不能代替人工的事实?

胡锡进在微博中称:我们应当更加清醒地确认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成绩,以及不完善和局限性,千万不能把“智能驾驶”这个模糊概念错当成我们通常以为的“自动驾驶”。各个厂家也不应就“智能驾驶”的宣传打擦边球,误导公众以为智能驾驶就是自动驾驶,使得有人驾车时把自己的安全完全托付给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智驾技术。

针对部分网友对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存在营销过度的看法,记者联系小米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并无任何答复。

文|记者 潘亮 王丹阳 刘佳宁

图|网络截图

编辑:胡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