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凝而白,五谷丰登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
一个与“丰收”紧密相连的节气
当秋风拂过齐鲁大地
稻浪翻滚
漾开阵阵稻香
是白露时节最动人的味道
也是对一位老人最好的纪念
正值袁隆平院士诞辰95周年
这位老人的“禾下乘凉梦”
正在山东的热土上
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作为粮食大省
袁老和山东的情缘
由来已久
袁老亲力亲为
推进耐盐碱水稻在山东起步发展

袁老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
2016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
时年86岁高龄的他
亲自挂帅研发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在青岛的五年时间里
袁隆平团队成功试种出我国第一代海水稻
并累积了近3000个有潜力的海水稻材料
以适应全国不同盐碱地的气候和水文特征
以青岛为原点
海水稻在这里开始走向全国

2017年,袁老在青岛李沧白泥地公园调研
袁隆平团队还在临沂、潍坊、日照等地
广泛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种植
2016年袁隆平团队与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
合作开展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超优1000”百亩攻关试验
当年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
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纪录
实现一般农田变良田
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袁老在莒县阎庄镇(现阎庄街道)的超级稻高产攻关试验田内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当在青岛研究的海水稻种植技术
把新疆号称“农业荒漠”的盐碱地戈壁滩
变成稻花飘香的沃土良田
当临沂
成为“超级杂交稻”选取苗床研究基地
当“超优1000”水稻
平均亩产达到1147.1公斤
不断打破中高纬度地区水稻亩产世界纪录
齐鲁大地的稻香
成为袁老未竟事业的生动延续

种子是生命的起点
而人,是让种子发光的力量
秉承着袁老“要做一粒好种子”的
谆谆教导
无数山东“新农人”正将这种精神
融入土地、写进实践
从农技专家到种植大户
从专业合作社到科研团队
他们以汗水浇灌希望
以科技赋能田野——
在潍坊“海水稻小镇”
千亩示范田亩产突破703公斤

2020年4月,当得知禹王湿地海水稻接连高产,袁老当场为海水稻大米起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种福田”
在黄河三角洲旁、潍坊盐碱地上
曾经的“不毛地”
如今变成“大粮仓”
在济宁鱼台
“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全链条产业集群模式正逐步构建
田间的“一粒米”
藏着土地的馈赠
也写着山东农业进阶的答案

在袁隆平院士诞辰95周年之际
山东稻香依旧、蛙声一片
这不仅是丰收的回响
更体现“端牢中国饭碗”的
山东担当与坚实脚步
从一粒种子到无垠稻海
从一份初心到大国粮安
我们仰望同一片稻浪
守望同一个梦想
袁老的梦,我们接着种!
(大众新闻编辑 叶彤 张誉耀 设计 吕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