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与老院士的来来往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2:19:00    

中科院院士张嗣瀛先生

与老院士的来来往往

——写在张嗣瀛院士诞辰百年

文 | 孙桂廷

我有些许忘年交,皆是我的良师益友,其中最要好的当属已故中科院院士张嗣瀛。他出生于1925年,比我父母还大4岁。今年清明节,是他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也是他逝世五年半纪念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也找出了几年前写过纪念他的文字。

垂纶始结缘

那是本世纪初的一个下午,中科院的一位资深院士到我们鲁东大学作学术报告,听说他参与研制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

报告会后,我有缘与这位张嗣瀛院士见了面。院士对我说:“听说你们学校的钓鱼协会很活跃,我是个钓鱼爱好者,还是你校的兼职教授,能否让我参加你们学校的钓鱼协会?”

“求之不得呀!我们可以聘请您担任钓鱼协会的顾问吗?”我的建议一出口,他就欣然接受。

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我与刘晓华院长陪张嗣瀛院士夫妇去了黄务南面的林家疃,西坡有我朋友老林承包的小水库,两年前我曾找车到文登的呼雷汤育苗养殖场,帮朋友拉了部分鱼苗放进了水库。那天,院士与其夫人张老师合作,夫人负责调食挂饵,院士负责甩杆拉鱼,他俩用自己的秘方调成鲤鱼饵,制成葡萄串钩。别具一格的垂钓方法,使他频频上鱼,也展现出了一幅夫妻垂纶忙钓鱼的优美画面。那天上午,院士钓上了十多条鱼,一斤以下的即刻放掉。

放暑假了,我们组织学校钓鱼协会的数十人,在栖霞市北的庵里水库东面一隅,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垂钓比赛。我首先向大家隆重推介新会员张嗣瀛院士,并在大家的掌声中,请他接过了钓鱼协会顾问聘书,然后由院士手举发令枪,打响开赛的第一枪。那一次比赛,院士渔获满满。

从此,我与院士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

院士的大鱼梦

院士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钓到10斤以上甚至几十斤重的鱼。2004年春,院士来电话,问我是否看到《中国钓鱼》杂志发布了一条信息,说栖霞的龙门口水库边上,有人钓上了一条46斤重的大草鱼。我说看到了,那个钓鱼人是栖霞寺口村民闫顺治。我们去龙门口水库钓了一次,但是十斤以上的大鱼没有光顾。

听说门楼水库有大鱼,我们还到那里试钓过,3个多小时钓到了六条4斤多重的鱼。院士建议我利用承包形式“拿下”那个水库边的荒山,我照办了,运作了两年终于承包了那里。他高兴地说:“我们从此有了休闲隐居之地,有可能钓上大鱼了!”很快,院士暑期带家人来这里留住、垂纶。

他在那里首次夜钓,钓上了两斤多重的鲂鱼(样子很像武昌鱼),大声喊:“快来看,我钓到了一条大大的武昌鱼!”那一次院士钓的最大的鱼,有四斤多。

在那三天前,有人曾经看到我在那里游泳进去撒放了半袋玉米粒打了重窝。在院士离开后第二天,他瞅准时机去捡漏,钓了一条13斤半的大鲤鱼。这条鲤鱼竟然与院士失之交臂!

后来,我告诉张院士,前一年暑假我回招远老家,路过庵里水库,用了40多分钟,钓上了三条10斤以上的大花鲢,建议他改钓鲢鳙。他说:“我也去过庵里水库,那里的大鲤鱼没有照面。上次在你山下,我若晚走一天,那条大鲤鱼应该是入我的鱼护的,时运不济,哈哈。”其实,是院士夫人不愿意钓鲢鱼,因为鲢鱼的饵料既酸又臭。

且来开玩笑

2005年4月5日,是张嗣瀛院士的八十寿辰。他的弟子们发起了为恩师祝寿的活动,自然,我与刘院长是要去参加的。没有想到,祝寿者多达50人,他们大都是科学工作者,不乏有名望的科学家和教授,有的弟子还从国外返回来专门为张院士祝寿。

当天,院士是第一桌的主陪,院士夫人张老师是第二桌主陪,其他三桌由其子女担任主陪。我被院士喊了过去,他要我坐在他的身边,我自然不敢领受,说今天来的大部分人比我年龄都大,我怎么敢坐主客位置,坚辞不受。他故意大声说:“你就听我的,今天来的人大都是我的学生,可你不一样,是我的朋友,他们的辈分不如你大。”他硬是把我摁在其身边的座位上。

以前听院士的司机老张说过,“院士对你可真是另眼相看,经常夸你呢,你的《赴科威特见闻》那本书,院士经常向我们说起,还让身边的几个人都传看了呢。你看我们这些人,从来没有看到有谁敢和院士夫妇开玩笑,我知道的只有你。”我回答:“我刚认识院士夫人的时候,跟着学生叫她师母,院士不让我这样叫,要我叫她嫂子,我说不敢不敢,院士夫人说,小叔子叫声嫂子,哪有什么敢不敢的?玩笑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院士逼着要我上座,可让我逮住了一个机会。轮到我庆寿祝酒的时候,我突然话锋一转,问大家:“请问在座各位,大家见到过院士与夫人喝交杯酒了吗?”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大家想不想看?”“想看!”他们只用了两个字回答,却很给力,特别是那些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喊得最响。院士夫人在另一桌回身指着我说:“你这个小老弟,又来出我洋相。”我随即离开座位,走到院士夫人身边,躬了一下身,伸手指向院士说:“嫂夫人请!”

院士接下去说:“你还别说,我们结婚半个世纪多了,还真的一次都没有喝过交杯酒呢!这个酒,得喝,得喝!”我双手把院士夫人从座位上扶起来,在大家的掌声中,拥着她到了院士身边。大家在嬉笑中,一直热烈鼓掌,直到院士夫妇的交杯酒仪式完成。后来在学生们单独敬酒时,有比我年龄大的还特别与我碰杯,说“再敬师叔”。

2004年春节前的大年三十中午,院士来了电话,说:“晚上接电话多,怕忘了,先给你们拜个早年。”接着说,“你把电话给卞老师。”我赶紧把电话递给爱人卞喜玉,听到院士这样说道:“嫂夫人哪,提前给你拜早年啦!”电话里,我们双方都能听到哈哈哈的大笑声。后来每到大年三十,院士总是提前拜年,总忘不了用“嫂夫人”来称谓比他小近30岁的“弟媳妇”,引得我们每每大笑一场。

公与私兼顾

与张院士接触,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笑声。

有一年冬天,院士打电话说:“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你也不过来一趟看看我?你哥不是住的地方离我不算远吗,找他一起来,到我这里小聚,喝个小酒。”

酒过两巡,院士回忆往事,告诉我们:“1957年毛主席访苏时,召集我们那批在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当着我们的面讲了一段著名的话,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时我们真是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呐!大家回到宿舍后,兴奋得整夜没有睡着,毛主席的话说得多好哇!我们这批为数不多的留学生,也不负领袖的嘱托和祖国的期望,在九十年代后,出了连我在内的26位科学院院士。我们大家到现在都没有退休,看来要为国家奋斗到最后一口气了。”当时我哥孙桂田与其单位的汤秘书长也在场,听了80多岁的老院士励志的铿锵话语,他们也颇为感动。

院士曾经对我说:“可惜年岁不饶人,我的精力大不如从前了,不然,我可以为国家多培养几个博士生的,还好,有这个钓鱼爱好,对增强体质有益,或许能让我多作几年贡献。”

有一天,我硬着头皮给院士挂通了电话:“我校一位老师,报考您那儿的博士,据说是第二名,有戏吗?”院士当时没有回答,随即转移了话题。我知道他只招一个博士生,就院士的品格,他不可能因为友情而违心挤掉第一名。若不是扩招,肯定没戏了。

半月后暑假,院士电话说又有时间钓鱼了。一天傍晚,我们到了龙口的王屋水库,院士及其夫人先鼓捣好鱼食,甩出几个葡萄串钩,再到临水的二层小楼吃晚饭。不想刚刚拿起筷子,楼下的鱼竿报警铃铛就急促地“叮铃”起来,他急忙放下筷子,拄着拐杖,速速下了楼梯,第一个冲向颤抖的鱼竿,拉上了一条五斤多重的鲤鱼。

第二天午饭后,院士要返回,他从车里拿出来茅台酒对我说:“学生回国买的免税酒,我喝不动了,你拿回去替我喝了吧。”我立马回应:“这不行,我这不是店里的臭虫——倒咬客了吗?”

院士的下一句话使我感到十分意外:“你说那个考博士的,我认真分析了一下,分数与第一名相差不大,很有培养前途。我这个年龄,正常情况下一年只招一个,咱不能把第一名给挤掉,那样有违良心,不过国家鼓励我这样的尽可能多带博士生,这个第二名不招也怪可惜的,那就公私兼顾,多干点活吧。”我听了感觉很内疚,院士年事已高,多承担一个博士生的培养,要多付出多少心血!况且,此时接受他的贵重礼品,这不倒巴了吗?

最后的诀别

2019年秋季,我应邀参加在青岛举行的一个智能制造方面的国际研讨会。

张院士住在青岛大学的院士楼,我给他家的座机挂了电话,想在会议间歇时间去探望。他女儿电话里告诉我:“爸爸正在山大医院特护楼住院,我哥在那里看护,病情比较严重。爸爸住院前还唠叨起您呢!”

第二天上午,我从会议宾馆打车直奔山大医院特护楼。他儿子把我接了进去,告诉我:“爸爸这次可能挺不过去了,三天前,看到来人连表情也没有。这几天,来了一些领导看望,眼也睁不开,叫也叫不醒。”

院士上了呼吸面罩。他儿子大声在他耳边喊着:“爸爸爸爸,鲁东大学孙主席看您来了!”谁料想院士突然睁开了眼,直直地看着我,有气无力地说了句:“孙院长,你来了,谢谢你!”显然,他是认出我了的。我在法国孔子学院工作时,春节给他拜年,他就改称我为院长了。

他儿子对我说:“你们两个有缘分,有灵犀,你看,一喊你来了,他马上醒了,而且确实是认出了你。爸爸过去经常说起你。”

我泪眼蒙眬地看着再次昏睡过去的院士,转身跑出特护楼,倚着楼后的一棵大松树,泪奔失声……

老院士来日无多了,他像一支燃烧的红烛,如他所说,留下最后一口气了。

他195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是我国控制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行者。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是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反坦克导弹的研发者。

他是新中国早期公布的院士之一。

张嗣瀛院士享年94岁,作为生命坐标中的一缕耀眼光芒,定格在2019年10月4日10时42分。

他是在全国人民普天同庆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到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冉冉升起后,才悄然退出人生之旅的。

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音容笑貌,还有他的勤奋和乐观,特别是他的历史担当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守。

壹点号 Sharms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