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从业绩面上看,海天味业在“最牛打工人”程雪接棒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海天味业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63%;归母净利润达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

去年营收净利均实现回暖
线上营收同比增长39.78%
细分来看,在产品端上,海天味业也实现了各品类的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增长。其中,酱油类产品实现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调味酱类产品实现营收26.69亿元,同比增长9.97%;蚝油类产品实现营收46.15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他类产品实现营收40.85亿元,同比增长16.75%。而在毛利率方面,这4类产品依次同比增长2.07%、1.95%、4.69%、2.6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较于其他几大类产品有着营收起伏的现象,“其他”类产品的营收额相对而言较小。但自其2022年正式加入到“主营业务”后,其营收变动至此已实现连续3年度同比增长,并且变动比例较为明显。从2022年到2024年的同比变动分别为32.61%、19.35%、16.75%,可以看出海天味业为了带动营收增长,除了在原本的酱油、调味酱、蚝油类产品持续发力,在多元化产品端上也在寻找着突破。
销售模式方面,虽然海天味业2024年的线下销售实现了238.84亿元的收入,仍然占据着总收入的大头,但其线上销售模式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同比增长。报告期内,海天味业的线上销售模式实现营收12.42亿元,同比增长39.78%。而对于线上模式营收的显著增长,海天味业表示,主要是线上运营水平及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所致。
产销量方面,各类主要产品的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其库存量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酱油产品的库存量为15.9万吨,同比增长了13.23%;调味酱产品的库存量为1.78万吨,同比增长了12.15%;蚝油类产品库存量为5.35万吨,同比增长44.69%。对于各类产品的库存量显著增长,海天味业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因为在报告期末,因春节销售旺季增加备货所致。
再从各地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其东南中北西五大区的营收均出现了同比增长的情况,分别同比增长10.06%、12.88%、11.01%、8.03%、8.82%。报告期末经销商数量为6707家,净增长了609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4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有了一定量的增长,但通过对比2023年经销商变动数据来看,其2024年的经销商净增长数量仅相当于2023年度经销商缩减量的50%,尚不足以完全弥补2023年的流失规模。
从2021年,海天味业就开始出现经销商数量持续减少的现象。对此,海天味业上任董事长庞康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经销商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公司对网络的主动优化,不简单追求经销商数量的增加,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扶持核心经销商上规模发展一直是我们所坚持的;另一方面在存量经济下,竞争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
新上任董事长程雪薪酬破公司纪录
海天味业海外业务占比目前仍较低
而在业绩表现之外,海天味业近一年来的变动和计划也持续吸引市场关注。
首先是从庞康手中接过董事长一职的“最牛打工人”程雪。程雪在上任后虽保持低调作风,但也正如上述所示,在其掌舵海天味业的首年就成功让业绩实现了回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或受业绩回暖的影响,在此次的财报中可以看到程雪的年薪增至913.48万元,同比增长超36%,是海天味业有纪录以来的最高薪酬。

同时,按照海天味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海天味业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60元,拟派发现金红利达47.73亿元。而按照程雪持有的海天味业1.76亿股股份来看,程雪还将会拿到1.51亿元的现金分红。
对于程雪的薪酬,以及程雪新上任后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的影响,海天味业董事兼总裁管江华表示,“虽然公司目前取得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但消费需求的多元发展、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也给公司带来较多机遇和挑战。未来公司继续深耕调味品主业不动摇,做精做专主业发展;而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薪酬,则根据公司经营业绩、各岗位职责范围、人员贡献及个人业绩等综合确定。”
而在程雪的掌舵下,2024年年底,海天味业还对外宣布,将赴港二次上市,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根据海天味业披露的公告,目前海天味业已根据相关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关于本次发行H股股票的备案申请材料并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对于赴港上市,海天味业此前曾表示,是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而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对于海外业务的发展,管江华表示,目前公司现阶段海外业务占比虽然还较低,但未来海外业务将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在品牌推广、产品选择、经销渠道等方面,结合各个国家/区域的实际情况有序推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