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9岁自闭症学生技校报到当天遭劝退,特殊教育岂能如此冷漠的“一刀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3:09:00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又是一年开学季,本该是满怀期待踏入校园的日子,一位19岁的少年却被挡在了校门外。

李同学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今年4月18日通过广东省残联的选拔和推荐,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正式录取。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做好了所有入学准备,却在8月30日报到当天,被校方以“不收自闭症学生”为由拒绝办理入学手续。

9月8日,李同学的父亲李昱(化名)接受采访时认为,校方的审核、录取程序存在诸多疏漏,直至入学报到当天才说不予接收,让学生错失了报读其他学校的机会。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学校确实向李同学发放录取通知书,但该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时校方教师对李同学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因担心对学校正常学生造成影响,建议其找其他合适的学校就读。(据9月9日澎湃新闻)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李同学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李同学一家欢欣鼓舞地送孩子上学,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孩子当场陷入“无学可上”的境地,这对于一个自闭症患者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学校“先录取,后拒绝”之举,毫无诚信契约精神,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入学机会,也反映出其招录机制上的粗放和失责。

校方在招录审核时,本就存在严重疏漏。李同学经广东省残联选拔推荐,持有明确标注残疾类别与等级的残疾人证。按正常招生逻辑,校方在录取前就应对学生资质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判断特殊学生是否适合入校学习。然而,校方在招生时不认真了解学生情况,面试环节也没有要求李同学提供残疾人证,甚至没有察觉其有自闭症特征,这要么是李同学的症状确实很轻,要么是面试人员太马虎了。总之,学校发了录取通知书,三个多月相安无事,直到开学报到当天,家长主动说明时才“恍然大悟”,立刻要劝退,这不就是把自身工作疏漏的后果,转嫁给无辜的学生吗?

面对自身过失,校方给出的拒收理由更是站不住脚。“怕影响正常学生”“不可能学得下去”,这些主观臆断的说法,无视了李同学过往的学习经历,也违背了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李同学曾就读于普通小学、区特殊学校,后又考入广州市重点职高特教班,并且是通过残联选拔推荐,被这所公办高级技校录取,这证明他具备一定的在融合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学校未经任何个性化评估就武断拒收,是一种懒惰而冷漠的“一刀切”。

从法律层面来说,校方突然拒收李同学,不仅是单方面违约,更涉嫌教育歧视。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相关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校方既已发放录取通知书,便意味着双方的教育服务合同已然成立,单方无故“劝退”本就于法无据。残联相关项目的通知上,写明了招生对象“以肢体残疾及言语残疾学生为主”,但并未明确排除自闭症群体。校方自设门槛,排斥自闭症学生,看似条件不足,怕惹麻烦,本质上就是歧视特殊群体。

《广东省残联关于做好2025年残疾人学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通知截图)

或许也有网友认为,自闭症学生可能干扰教学秩序,学校“也有苦衷”。还有人觉得,自闭症学生和正常学生在一个班里,很容易被轻视和欺负,不如去特教学校。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照亮人,每个人都应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涉事学校既然参与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项目,就应积极探索特殊学生与普通教学环境的适配路径,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支持,而不是用一句“怕影响其他学生”来转移矛盾,逃避责任。

目前,广东省残联已介入协调,希望能够以政策的善意,点亮自闭症患者的求学梦想。也要看到,解决个案不是重点,教育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招生细则,明确学校拒收残疾学生的申诉机制和处理细则;学校应反思招生流程漏洞,建立残疾学生入学评估与支持体系;社会则需摒弃对自闭症的刻板印象,认识到融合教育对所有学生的长远价值,让包容与尊重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石,让教育的光照亮每一颗渴望追逐梦想的心灵。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