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末的珠江源头,落户于此的怡颗莓种植基地又进入高光时刻,怡颗莓的“浆果双星”树莓、蓝莓迎来了最佳赏味期,芳香四溢的浆果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为全国消费者带来了清甜爆浆的味觉盛宴。
走进曲靖市沾益区花山农业产业园怡颗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只见成串的红树莓如宝石缀满枝头,与远处蓝玛瑙似的蓝莓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智能化农灌系统喷洒出弧形水雾,现代化农业气息十足,数十名头戴遮阳帽的农户穿行在齐腰高的莓架间。随着指尖翻飞,颗颗饱满的果实落入果篮,绘就了一幅科技农业与田园牧歌交融的丰收图景。


“云南产区的果子,咬一口就会爱上它!我们的蓝莓比普通品种甜度高3至5度,上市时间还早半个月,树莓也比北方成熟更早。”卓莓(云南)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苏晓晖托起一盒刚采收的鲜果介绍道。


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蓝莓生长提供了完美舞台。以沾益区为例,当地15℃的昼夜温差、年均2000小时的充沛日照,配合智能化无土栽培系统,使这里的蓝莓不仅个头饱满,果肉紧实香甜,花青素含量更比传统品种高出30%,出产的浆果成为业内“扛把子”。

大棚内,蓝莓树丛一眼望不到头,枝头上成熟的果子挨挨挤挤,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摘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嚼,香甜爆浆,浓郁的果香瞬间从舌尖上升到脑门,治愈到心底。

在分拣车间,沾益区花山街道松林村村民王翠兰正熟练操作光电分选机:“这些‘红宝石’要经过16道筛选,直径18毫米以上的每公斤能卖到120元。”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就业”模式,基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年均30万元租金收入,更创造200余个长期岗位。正在打包树莓鲜果的脱贫户张建军算起经济账:“每月保底工资3600元,加上采收提成,半年务工收入超3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据悉,卓莓作为全球浆果巨头,深耕云南十年,目前投资超40亿元建成亚洲最大蓝莓种植示范区。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原蓝宝石”专利品种和智能水肥系统,实现亩产突破1.5吨,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2023年,云南产区的怡颗莓首航东南亚,通过陆海空立体物流网络,已向港澳及东盟国家输送优质鲜果千余吨,创汇1.1亿元。企业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省136个种植合作社发展,创造2.3万个就业岗位,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月均增收4000元。

夕阳西下,满载着科技与汗水的“红蓝宝石”,正沿着“空中丝绸之路”飞向国内外市场,驶向更远的地方。这些来自珠江源头的小浆果,正以科技之力、产业之兴,让农户的日子越过越“莓”好,书写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现代化篇章。
云报全媒体记者 蒋琼波 张雯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