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河云评 | 小乡镇的产业链“精耕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02:47:00    

在山东产业版图中,青岛、济南如星辰般耀眼,而邹平西董则似一颗温润的珍珠,以独特的生态禀赋与务实理念,在农业与文旅产业链上精耕细作,用“小产业”撬动大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生态农业“链”出高附加值

西董的山区环境是天然的产业孵化器。郭家峪村“鹤伴磨坊”以高海拔、强日照的山区粮食为原料,将传统石磨工艺与现代品控结合,生产出无农药残留、营养保留完整的特色面粉。这种“古法新作”模式让产品打入北上广高端市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50万元,印证了“两山理论”的实践价值。

摩诃山农业基地的高温棚西瓜产业,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链式思维”。通过“企业+村集体+基地”模式,企业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全链条服务,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和大棚租赁获得双重收益,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座大棚产值突破20万元,为山区农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文旅融合激活生态“流量密码”

鹤伴山的清泉与樱花山的繁花,赋予西董天然的文旅基因。不同于传统景区开发,西董选择“错位发展”:以“一线五区”为框架,串联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业态。樱花山推出“云端认养果树”活动,鹤伴山引入AR红色导览系统,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这些创新使文旅产业年均增速超30%。

民宿经济的崛起更是点睛之笔。白云涧村的“云栖小筑”民宿集群,通过“统一规划、分散经营”模式,既保留了山村古朴风貌,又引入智能客房系统、非遗手作工坊等现代元素。

务实治理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山区物流成本高、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西董以“有解思维”破局。针对西井村椿芽滞销,创新“国企—村集体—农户”三级收购体系,国有平台保底收购,冷链物流对接商超,既保障农户收益,又打造“鹤伴山珍”区域品牌。该模式已帮助销售地瓜、小米等农产品超200吨,惠及300余户。

在产业链发展中,西董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农业基地保留梯田地貌,民宿改造严控建筑风貌,文旅开发追求“生态流量”而非“人流至上”。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

从石磨面粉到智慧民宿,从高温棚西瓜到AR红色教育,西董的产业链发展没有“大水漫灌”式的投入,却以“绣花功夫”在细分领域深耕。它证明:乡村振兴不必追求“高大上”,只要立足资源禀赋、尊重市场规律、解决实际痛点,小乡镇同样能书写大文章。这颗镶嵌在齐鲁大地的“产业明珠”,正以务实光芒照亮更多山区小镇的发展之路。

(作者 张文清)

编辑:王梦青 编辑:刘梅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