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基层治理如同孕育生机的园地,既需要精雕细琢的坚守与执着,也呼唤创新理念的突破与指引。只有将传统治理的“匠心精神”与现代治理的“创新动能”深度结合,方能在多元交织的社会环境中凝聚发展势能,绘就治理现代化的时代画卷。团结巷社区创新实践“多维聚力”治理路径,推动“温情社区”建设深入人心。

社区聚焦“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关键环节,构建“社区党委-党支部-楼栋党群小组-党员先锋户”纵向贯通、全域覆盖的组织架构。通过强化社区党委书记“主心骨”角色,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带头参与群众服务、矛盾调解等事务,形成党建引领的治理核心。
同时,社区还围绕“凝聚人心”与“资源整合”双向发力,组织党员先锋队、引入社会志愿服务,编织立体化便民服务网络。通过动态收集居民诉求、开展“流动讲堂”为特殊群体送学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专业服务,将惠民举措延伸至居民生活末梢。
团结巷社区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联动业委会、物业等主体深度参与,协同共建单位、志愿团队等外部资源,形成治理合力。建立月度议事机制,汇聚片警、网格员等力量破解停车难、邻里纠纷等社区顽疾;吸纳共建单位资源改造公共空间,打造议事角、文化长廊等载体,实现居民需求与治理资源的精准对接。
针对社区治理痛点,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社区干部常态化下沉网格,亮身份、听民声、解难题,通过四级七天调解法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推动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排查”的转变,以“微治理”撬动“大民生”,用前置化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深耕传统与锐意创新始终是治理现代化的双重底色。唯有立足基层实际,以党建为轴凝聚治理资源,以民需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方能在守正与突破的交融中,培育更具韧性的治理生态,为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未来的治理实践,必将在多维路径的探索中展现更具温度、更显智慧的时代风貌。
编辑:王海旺
作者:滕婉琪